搜索
|
首页 > 观察 > 
前仆后继盯上保险业,互联网巨头如何抢下险企奶酪?
出处:二牛网    作者:莫谦 ·  2019-10-18

保险行业是个深水池,险企巨头一年创造的营收超万亿规模,在市场红利巨头的诱惑下,互联网巨头也按耐不住纷纷杀入这个行业。当下,互联网保险队伍阵营也是豪华级别。

近日,有媒体报道:360金融集团通过收购广东众康永道保险经纪有限公司,顺利拿下一块保险经纪牌照。对于互联网巨头来说,要想在保险行业开门做生意,拥有一张保险牌照是他们营业的必备证件,想获得这份牌照收购保险公司谋求保险牌照就是一个重要手段。

事实上,国内众所周知的互联网巨头早已布局保险业务,阿里、腾讯、百度、美团、京东、滴滴等都是参与代表。在巨头的资本推动下,互联网保险在行业的存在感也在提高,只是要想撼动传统险企巨头的地位还是显得力不从心。保险这个蓝海吸引众多玩家"裸泳",只是在高估值诱惑下谁又能顺利游到终点?

互联网保险成巨头孵化独角兽的温床

前仆后继盯上保险业,互联网巨头如何抢下险企奶酪?

国内保险行业发展迅速,2017年更是超过日本位居全球第二大保险市场。一直以来,国内保险行业几乎被中国平安、中国人寿、中国太保和新华保险这四大上市险企瓜分绝大部分市场份额。随着互联网巨头在主营业务上走占据绝对性竞争优势,寻求新业务成为它们布局重点,其中保险行业成为他们蜂拥而至的新赛道。对于互联网巨头来说,保险行业为何有这么大的吸引力?

从经济角度来说,保险很稳定甚至在下行环境下受到的影响也较小,对于互联网巨头来说这是他们向往的。对发达国家来说,其保险业的增长更多依靠经济因素拉动,而不是制度因素推动。但对金砖国家来说,包括中国在内,保险业的增长动力恰恰相反,76%依靠的是制度因素推动,只有24%依靠的是经济因素拉动。

从这个角度来看,保险行业并不会受到宏观经济太大的影响,这也是为何它能一直保持稳定增长的一个重要因素。

从盈利角度来看,保险行业确实是个金矿,保费收入弹性的高峰点在大约人均GDP10000美元左右。这意味着,人均GDP10000美元前后,对于一个国家的保险业发展来说是非常重要的战略机遇期。中国目前人均GDP在8000-9000美元之间,这意味着,在未来可预见的年份,对中国保险业来说都是很重要的战略机遇期。

2018年我国中国平安、中国人寿、中国太保和新华保险四大上市险企共实现营收2.13万亿元,平均同比增长6.47%。其中,中国平安营收体量和营收增速均领先,实现营业收入9768亿元;中国人寿实现营收收入6431亿元,中国太保实现营收收入3544亿元,新华保险实现营收收入为1542亿元。

前仆后继盯上保险业,互联网巨头如何抢下险企奶酪?


险企巨头的这个营收总额确实让互联网巨头十分羡慕,以互联网巨头阿里为例,去年阿里巴巴全年收入2502.66亿元,尽管保持58%同比增速,但营收总额相对于保险行业的巨头来说差距还是很大。

从估值角度来看,互联网保险能为巨头吸引到更多投资者的关注。互联网保险不仅能让巨头不担心受经济因素的影响,还有很丰厚的赚钱利润空间,除此之外,这也是提升他们的市值增长,有机会孵化更多独角兽的机会。

不论是服务用户规模、产品种类价值、发展潜力来看,这几个因素都是吸引投资机构的重要参考数据,这也是为何互联网巨头会愿意收购投资保险潜力股,通过扶持他们来树立在互联网保险行业的竞争力,一旦能够率先在互联网保险行业获得更多市场份额,下一个独角兽的诞生也是指日可待。

对于互联网巨头来说,杀入保险行业对于他们来说确实是存在各种诱惑力,这也是他们争相拉拢保险同行站队支持他们的重要原因。只是在互联网巨头的一腔热情下,互联网保险并没有发挥互联网效应?

互联网保险被吐槽只是保险中介?

前仆后继盯上保险业,互联网巨头如何抢下险企奶酪?

这次360金融涉足保险行业,收购的众康永道主要提供"互联网+健康管理+保险经纪"服务,这也让它拿下一块保险经纪牌照。保险牌照跟保险中介牌照是互联网巨头营业的两个重要证件,保险牌照比保险中介牌照要更贵。一名从事该交易的人士表示,目前一张普通保险经纪牌照的价格约为2600万左右,而带有网销资质的牌照报价为3000万,前者对交易地点要求较高,后者允许在全国范围内交易。

在BATJ四家公司中,除了百度暂未获得保险牌照而只有中介牌照之外,腾讯、阿里和京东都拥有保险和保险中介牌照。想要获得保险牌照并不容易,由于保险市场专业性强、有很高的进入壁垒,BATJ往往通过收购业务成熟的保险公司股权谋求保险牌照,同时,其一般不参与或者以合作的方式参与产品设计。

通过收购,这些保险企业都成为BATJ旗下100%控股子公司,互联网巨头则借助平台流量为保险公司提供在线销售平台。对于互联网巨头来说,其实他们是有很大的野心做保险产品的,但是目前来看似乎推保险产品还面临很多问题,这也导致这些互联网巨头主要还是卖保险产品的中介平台。

互联网巨头有心推保险产品,但受市场监管压力大。

随着对健康险业务的深入,互联网巨头们发现,平台的自有场景无法引起用户对健康保障需求的共鸣,需要搭建一个更适合健康险场景去做运营,提供更多露出机会,将保险本身的低频行为变成高频行为。

去年,蚂蚁金服推出相互保异常火爆,但最终却变成相互宝,它也由一款保险产品变为一直互助社区的产品并不属于保险产品范围。2018年11月,京东上线"京东互保",后因其它原因后被下架。不论是阿里还是京东,其实他们都在摸索推互联网保险产品的道路上,但根据现在的大环境互联网保险自推产品有风险,主要还是靠其它保险公司与平台的合作。

互联网保险险种还是较单一,类别最多是医疗险、重疾险。

为什么险企巨头能够获得那么高的营收总额,其中一个原因还是因为他们掌握了一些重要险种的收入。根据中国平安之前公布,2019年前8个月,该公司旗下4大控股子公司原保险合同保费收入合计约人民币5541.995亿元,同比增长约9.43%。平安财险、平安人寿、平安养老保险、平安健康保险分别实现原保险合同保费收入约人民币1730.7亿元、3597.99亿元、171.91亿元及41.4亿元。

从这个数据来看,人寿保险是让平安获利最多的营收,但目前互联网保险平台销售的保险最多是医疗险、重疾险,主要还是集中在健康保险这部分。正是由于互联网巨头在保险这块还不能深入更深一层的行业,这也让他们只能在目前赚取一些比较简单的保险险种的利润,在这样的背景下,互联网保险也难以撼动传统保险企业在保险行业的地位。

互联网巨头借保险赚了个中间服务费,盈利空间受制约。

尽管不少互联网巨头拥有保险牌照,但这并不代表他们能够销售自家推出的保险产品,主要还是通过跟更多保险公司合作,帮助他们推销保险险种。蚂蚁合作的保险公司最多,有35家,合作的保险公司以财险公司居多。与腾讯、京东和百度合作的保险公司数量分别为18家、14家和12家,京东的合作保险机构以寿险机构为主

从盈利模式来看,BATJ主要以经纪、代销业务为主,因此,它赚取的可能只是一个中间的服务费,不能像传统保险企业直接获得保险费用。如果还是维持这种商业模式,对于互联网巨头来说这还是难以实现他们在保险行业的野心,比较要想拉近跟险企巨头的差距面临很大的挑战。

尽管,互联网保险在资本的推动下发展的很火热,但在这背后其实也有一股更强的势力对他们是抗拒心理,毕竟互联网保险队伍对这些传统险企是一种威胁。只是这种竞争到后面会变成良性竞争吗?

互联网保险动了传统保险企业奶酪被围攻?

前仆后继盯上保险业,互联网巨头如何抢下险企奶酪?

目前支付宝上的相互宝已经是一个牵制到近8000万人的大型互助社区了,从这个数量规模来看只能说借助支付宝的影响力跟用户流量,确实为相互宝带来了很大的关注。只是它由最开始商业保险"相互保"降级到现在的互助产品"相互宝",两者之间存在的差距还是揭露了互联网保险产品的不易。

一字之差,相差甚远。为何会被降级,之前有媒体报道这是被传统公司举报了。在传统保险巨头的眼中,互联网保险则是"侵入者",为了维护传统险企的利益,向保监会举报相互保曾也被外界认为是传统企业的阴谋之举,但这一做法其实也是互联网保险跟传统险企的一次正面较量,传统险企在应对互联网保险的冲击下的自我保护。

表面上看,是传统保险公司举报了,导致了这次实验的夭折。但站在大环境来看,其实是互联网保险还不够强大。因为互联网保险目前绝大部分的产品基本都是传统保险公司的一个分支。全国来说,依托互联网发展的保险公司,也就只有那么几家,在面对传统险企巨头来说互联网保险难有招架之力。

尽管目前传统险企对于互联网保险有敌对意识,但对于整个保险行业来说,互联网保险势力的加入一定程度上带动更多用户有购买保险的意识。可能随着双方的发展,各自会吸取对方的优势来完善自身的不足,比如传统保险重视科技融合到保险业务,互联网保险也重视线下服务,目前来看这两种模式虽说是竞争对手,但在大趋势下可能未来有业务上的合作。

随着越来越多玩家加入,互联网保险进入下半场,行业门槛也会相对应提高,流量驱动的发展模式已不能适应行业的发展需求。在这样的环境下,淘汰一批实力不足的互联网保险平台也会越来越多。互联网保险下半场本质上是场景保险,目前虽然监管政策逐步放开,鼓励更多互联网平台涉及保险业务,未来哪个平台能把保险业务做好,还需看其技术、场景、服务水平等核心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