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
首页 > 观察 > 
二季度营收增加、亏损却加剧,小鹏汽车怎么啦?
出处:二牛网    作者:于斌 ·  2021-09-17

编辑 | 于斌

出品 | 潮起网「于见专栏」

在新能源汽车行业的发展如火如荼之时,小鹏汽车可谓炙手可热。作为造车新势力的“三驾马车”之一,小鹏汽车于7月初回归港股,并顺利完成二次上市,也成为国内首个美港股同时上市的造车新势力。

8月底,中概股小鹏汽车交出了回港二次上市后的首份成绩单。虽然就基本面数据而言,营收看涨,但是在净利方面,小鹏依然未能打破亏损的僵局。而且,尽管小鹏汽车在市场端的热度不减,但是却并不受投资者待见。距离7月7日小鹏在港股上市已有2月有余,但是其股价相对上市后的历史峰值,已经跌去15%。

由此可见,与很多头顶光环却实际承压的上市公司一样,小鹏汽车也陷入了增收不增利的怪圈。

亏损扩大,小鹏拐点未至

数据显示,报告期内,小鹏实现营收37.61亿元,相比去年同期的5.9亿元增长536.7%,高于彭博一致预期34.46亿元。财报显示,该季度小鹏净亏损共11.94亿元,是去年同期1.46亿元的7倍多。较今年一季度亏损的7.86亿元,扩大约50%。

成立七年,小鹏汽车完成超过十轮融资,据不完全统计,总金额超过300亿元,2020年、2021年分别在纽交所、港交所上市。但它依旧未能实现“自我造血”。

要知道,2020年至今,小鹏汽车的净亏损超过47亿元。业内人士甚至认为,投资者畏缩不前,或许就是看到小鹏汽车拐点未至,所以宁可静观其变。

据观察,小鹏二季度营收超预期,可能有两方面的原因。其一是二季度交付量环比上月走高,带来销售收入的增加。其二是ASP(平均销售价格)小幅下滑,降低了小鹏汽车的购买门槛,作为消费者决策的敏感因素,降价对销量及营收的增加,无疑也有着极大的积极影响。

不过,小鹏的营收增长,也在投入上付出了太高的代价。数据显示,报告期内,小鹏研发费用达到8.64亿元,相比去年同期增加5.4亿元,环比今年一季度增加3.3亿元。分析认为,这是小鹏汽车将奇迹定位更懂中国智能车与坚持全栈自研有关。

与此同时,小鹏汽车为了新推推广,也在销售网络上大肆扩张,由此也带来的销售行政费用支出居高不下。据财报显示,销售和行政费用达到10.31亿元,同比增加5.5亿元。而且,与另外两家造车新势力巨头理想、未来相比,小鹏汽车Q2的亏损更加巨大。

0tpe4Zo2TPw

据了解,小鹏一直在销售门店的扩张上大刀阔斧。仅上半年就已累计增加40家。而其计划则是全年增加销售门店至300家。

而且,在发布上半年财报之后的电话会议上,何小鹏表示,小鹏汽车计划将原计划年底铺设 300 家销售店的目标提高到超过 350 家。

这也意味着,下半年也将是小鹏汽车的扩张之年,而其在营收、交付量逐渐攀升的利好信号发出之时,外界也对其何时能够盈利,打了一个大大的问号。

值得一提的是,小鹏的危机还不只是不能盈利,其市场端的产品问题,也是致命伤。

例如,年初小鹏曾发布公告称,要召回1.3万辆小鹏G3,召回理由则是存在无法启动或中途失去动力隐患,而且可能出现汽车硬质量不行的问题。

由此可见,大开大合之下,小鹏汽车有些进退两难。与此同时,其股价表现也并不乐观。相比其两地上市的高光时刻,此时的小鹏,正在被大洋彼岸与本土的股市投资者纷纷抛弃。

据观察,2020 年 11 月 24 日 , 小鹏汽车的股价曾一度上涨至 74.49 美元 , 但在随后的几个月内出现震荡式下跌。

截至 2021 年 9月 15日美股收盘 , 小鹏汽车的股价收报 37.78美元 , 较 74.49 美元的历史高位下跌近50%,市值大幅缩水。因此,在资本市场失意的小鹏,拐点未至,虽然目前称不上至暗时刻,但是过去一度的辉煌已然不再。

品牌直营+特许经营,小鹏背着包袱前进

据了解,小鹏与蔚来、理想汽车在销售渠道方面采用直营模式有所不同,“品牌直营店+特许经营店”的模式也令其不堪重负。

数据显示,截至今年6月底,小鹏汽车200家经销网中,特许经营店(加盟商)占比已接近五成。

小鹏汽车创始人何小鹏曾多次在公开场合表达了对这种模式的坚定不移。“品牌越强,规模越广,加盟的比例相对会提高。”何小鹏在2020广州车展上的观点掷地有声。

不过,特许加盟却是一把双刃剑。小鹏汽车在特许经营店数量、销售佣金大幅增长的同时,也放慢了其盈利的步伐,净利润更是如临深渊,甚至难以见底。

眼看特许经营模式越做越重,小鹏汽车高举高打推进这样的策略仅仅半年后,便改弦易辙,不得不调整品牌直营部分门店的占比。

只不过,这种模式同样让小鹏汽车不堪重负。其市场营销、基础设施、品牌建设以及充电设备等费用仍在攀升。

因此,业内人士预测,即便小鹏年中做出调整,此举也难以扭转其亏损加大的局面。要知道,采用这样的策略,小鹏汽车不仅要新产品开发、智能驾驶技术研发的高昂费用,各种渠道销售的成本也会令其入不敷出。

值得一提的是,即便小鹏十分注重渠道建设。但是其汽车的销量,依然受诸多因素的约束,难以施展拳脚。

究其原因,小鹏在汽车市场上定位中端,一方面面临特斯拉高端汽车降价的挤压,另一方面,在国产汽车上与蔚来、理想的新款车型棋逢对手。

要知道,特斯拉国产化后,价格一路下探,让很多仰望特斯拉的国内消费者,在Model 3的售价与小鹏P7重合时,不约而同的选择了前者。这也让小鹏汽车的销量数据略显尴尬。

根据乘联会公布的数据,2021年8月,新能源乘用车批发销量达到30.4万辆,环比增长23.7%,同比增长202.3%。1-8月新能源乘用车批发164.3万辆,同比增长222.5%。

而8月新能源乘用车零售销量达到24.9万辆,同比增长167.5%,环比增12.0%。1-8月新能源车零售147.9万辆,同比增长202.1%。据了解,8月新能源汽车销量排行榜中,理想汽车仅理想ONE一款车型,销量达到9,433辆,同比增长248%,成为了造车新势力当中销量最高的车型。

而小鹏P7在8月销量为6,165辆,同比增长208.9%。据8月销量数据,小鹏汽车遭遇又一次环比下跌,两款车型月度销量合计仅7214辆。

住得注意的是,在各大巨头为新能源汽车销量你追我赶之时,蔚来、理想也在快马加鞭调整策略。

例如,理想汽车正试图加快纯电车型,价格区间定在15万—50万元,与小鹏汽车主力汽车销售的档位旗鼓相当。而一直主打高端市场的蔚来,也正在加速独立大众品牌的推出,瞄准的也是小鹏主力车型所在的中低端市场。毫无疑问,这些行业动向,都将让小鹏的地位受到威胁。

内部有着特许经营门店的包袱,外部有头部造车新势力对中低端市场的虎视眈眈。小鹏显然如履薄冰,进退两难。

可以预见,基于其产品定位与模式,其内忧外患,恐怕非一朝一夕就可以彻底解决。

近日,据媒体报道,小鹏以“HIGH FIVE”为主题,线上重磅发布了小鹏P5。小鹏P5共有460G、460E、550G、550E、550P、600P等六款车型,新车补贴后售价为15.79-22.39万元,并将于2021年10月底开始启动交付。

0tpe4aRMKIM

虽然小鹏视这款车型为救命稻草,但是这一价位,也被视为是小鹏瞄准低端市场的又一次价格下探。只不过,对于小鹏汽车来说,一面是低于蔚来、理想一半的毛利率水平,另一边确实冲击高端与低端的纠结与为难。

据了解,何小鹏也曾宣称,要提高主力车型销售价格,从15万—30万元提高至15万—40万元。这是对半年前“(小鹏汽车)主力的销售价格在15—30万以内”言论的修正。但是此时推出的智能驾驶车,虽然也在定价范围内,却也与其冲击高端的说辞有些自相矛盾,因此也带来一片唱衰声音。

巨头环伺之下,蔚来、理想、特斯拉早已站好了高端市场的坑位,恐怕不会给小鹏汽车太多见缝插针的机会。

而小鹏汽车的P5新款车型,虽然自己贴上了智能汽车、智能驾驶的标签,却也因为价格、定位等正在遭遇外界的争议与揶揄。毕竟,连巨头特斯拉也鲜有对智能驾驶的功能浓墨重彩。小鹏出手,能否成为经典尚未可知,谁知道,P5会不会成为行业噱头、沦为笑柄?

结语

小鹏汽车与蔚来、理想并称造车新势力三剑客,同时在新能源汽车领域的资本市场、终端市场上同台竞技,虽然其有着美港两地上市的标签,却险些沦为二流梯队。这背后,固然有着天时、地利等多方面的偶然因素,但是归根揭底,与其产品定位、品牌营销策略息息相关。

虽然目前尚有二级资本市场为其加码赋能,但是倘若其长期难以用光鲜的财务数据为自己“正名”,恐怕投资者也难以有持久的信心。

因此,对于小鹏汽车来说,相比其大刀阔斧开店扩张,或许快速实现盈利数据转正,让其商业模式被市场验证,才是作为上市公司,给投资者最好的交待。如此,小鹏汽车也才有扩张的筹码,更有与其它巨头血拼到底的资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