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6日,张近东以“2018苏宁公益战略发布——暨27周年公益庆生”作为2017年的收官之作。
2017年,54岁的苏宁控股集团董事长张近东过得并不轻松。
这一年,他深耕27载的零售业几乎成了最折腾的一个行业,新鲜事物层出不穷,竞争对手咄咄逼人,资本市场狼烟四起,合纵连横的戏码,每天都在上演。
在2017中国民营企业500强榜单上,苏宁控股集团以4129.5亿元的营收位列第二,仅次于华为的5215亿元。在同时公布的2017中国民营企业服务业100强名单中,苏宁蝉联第一。
发力线下,为智慧零售谋篇布局;开疆拓土,强调“服务是苏宁唯一的产品”;公益庆生,搭起精准扶贫大平台;建言献策,始终不忘国计民生……在过去的一年里,张近东掌舵苏宁这艘民企航母,“坚持”二字依然醒目地写在他的航行手册里。
【坚持双线融合:大举布局零售新风口】
1月1日,永辉超市旗下“超级物种”第一家门店在福州开业,对标阿里巴巴旗下“盒马鲜生”,这种“超市+餐饮”的体验式业态,在2017年迎来爆发;
2月,阿里巴巴与百联集团达成战略合作协议,在6大领域布局新零售;
4月,京东掌门人刘强东宣布,未来五年要在全国开设超过100万家京东便利店,其中一半在农村;
5月,阿里巴巴收购联华超市18%的内资股股权,成为联华超市第二大股东;
8月,阿里巴巴零售通宣布其覆盖的零售小店数量突破50万家,未来一年将覆盖100万家零售小店,并推出零售通线下项目——天猫小店。
11月,阿里巴巴豪掷224亿港币,持有高鑫零售36.16%的股份;
12月,腾讯宣布入股永辉超市和“超级物种”。同月,腾讯、京东和唯品会达成合作。腾讯、京东向唯品会投资总计约8.63亿美元,分别持有其7%和5.5%的股份。
从年头到年尾,零售行业可谓大事不断。线上线下融合,成为2017年一大趋势。
业内专家表示,以往二者的融合更多停留在概念上,并且以线下向线上融合为主,2017年则是线上主导线下的融合,相比前者力度更大,涉及融资额也更多。
在这场轰轰烈烈的融合大潮中,众多传统电商都扮演着重要角色。从线上到线下,传统电商巨头都在“补课”。而作为最早倡导O2O零售的巨头苏宁,其实已经率先实现线上线下融合。
2009年,当时已是国内最大商业连锁企业、拥有近千家线下门店的苏宁开始互联网转型的探索,在经历“+互联网”和“互联网+”两个阶段后,最终实现线上线下融合运营,目前在零售行业保持线下第一、线上前三的领先优势,且线上增速始终远高于行业。
张近东说,转型过程中,苏宁坚定了智慧零售发展方向,其核心是运用互联网、物联网技术,感知消费习惯,预测消费趋势,引导生产制造,为消费者提供多样化、个性化的产品和服务。
然而,这个过程并不容易,非议和质疑一直存在。“当时互联网和实体几乎是两个完全对立的概念,大家谈到最多的词就是‘颠覆’和‘取代’。”张近东说,他在当时就认为,互联网与实体并不冲突,关键是怎么去运用和驾驭。
“转型8年,资本市场曾对线上线下融合不认同,大家的关注点都集中在线上,选择性忽视我们20多年来积攒的线下实力。但是不管外界如何评论,苏宁始终坚持围绕零售本质主动变革,没有放弃线下,力排非议走线上线下融合之路。到今天,全行业醒悟过来,都在往线下走时,苏宁也真正迎来了智慧零售的爆发时刻。”在2017年8月的一次内部会议上,张近东用了这样一段话来描述苏宁的转型过程。
正是基于对线上线下融合的信心,在2017这个大变革的年份,张近东以宏大手笔,部署了苏宁线下门店扩张计划:国庆期间,他召集高管团队在南京总部举行封闭会议,确定2018年战略目标:新开5000家门店。
这个数字,几乎是苏宁在连锁时代一年最高开店记录的10倍。
4个月后,这一目标大幅加码,在12月19日举行的苏宁智慧零售大开发战略暨合作伙伴签约大会上,他宣布未来三年要实现15000家店、2000多万平方米商业实体落地。届时,苏宁旗下各种业态门店总数将达两万家。
面对300多名地产界的合作伙伴,素以低调著称的张近东宣称,零售业正迎来消费升级的风口,互联网走向线下也给零售业带来变革和机遇,“这是苏宁与在座各位(合作伙伴)最大的春天”。
敏锐把握机遇、预见风口,这对一位商业领袖来说十分重要,而在众人蜂拥而上跟风之时保有一份清醒和坚持,尤为不易。
【坚持创业初心:以公益行动反哺社会】
和他在商战中的坚持相比,有一件事情,张近东做得更加坚决。
2017年12月26日,苏宁迎来27岁生日。当天上午,一场简单的庆生仪式,在南京苏宁总部举行。
张近东佩戴红色围巾,与中国扶贫基金会、爱德基金会、上海真爱梦想公益基金会等公益项目合作伙伴负责人先后登台,发布各公益项目2017年成果和2018年战略规划。他还带领公司高管,重温苏宁“阳光1+1”社工志愿者誓词。
不铺张、不酷炫,低调而厚重的公益庆生方式,已成为苏宁的传统和习惯。
早在2006年,张近东便发起成立“阳光1+1苏宁社工志愿者行动”,号召全体员工每人每年捐出一天工资用于慈善事业,每人每年奉献一天时间参加社工服务。公司专项设立1+1账户,接收每位苏宁社工爱心捐款。
“致富思源,不应该仅仅成为一个企业的责任,更应该变成一种习惯。”张近东表示,推动苏宁几十年如一日坚持公益的,是一种发自内心的使命感,希望不断寻求最有效的方式为有需求的人提供真正帮助。
据他介绍,最近几年,苏宁一直把大量精力投入精准扶贫。2015年9月,苏宁与国务院扶贫办签订“电商扶贫战略合作框架协议”,成为首个与国务院扶贫办达成扶贫合作意向的电商企业。
在这一框架协议指导下,苏宁发挥互联网零售企业优势,依托线下易购直营店、线上中华特色馆、易购大聚会、电商扶贫实训店等载体,在全国832个贫困县与地方政府联合开展扶贫合作。
麻阳冰糖橙、炎陵黄桃、北川萝卜……这些来自贫困地区的特色农产品,通过苏宁线上线下渠道热销全国。
2017年9月,在贵阳召开的全国农村电商精准扶贫经验交流会上,张近东作为精准脱贫行动的企业负责人,代表苏宁、阿里巴巴等15家企业,正式宣读“电商扶贫倡议书”。
两个月后,首届全国“双新双创”博览会在苏州举办,苏宁的精准扶贫模式和成绩,得到国务院副总理汪洋肯定。
扶贫脱贫,关键在人。为此,苏宁在行业内首创电商扶贫实训店模式。“双11”当天,苏宁首家电商扶贫实训店在国家级贫困县河北沽源正式开业,当天通过线上特色馆,仅土豆一项就售出30吨。
张近东表示,2018年,苏宁计划将实训店扩展到至少100个贫困县,实施全方位的就业扶贫、培训扶贫、业务扶贫和捐赠扶贫,实实在在帮助贫困农户脱贫,认认真真培养农村电商致富带头人,扎扎实实推动贫困县县域经济提档升级。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苏宁正是通过这样‘造血’的方式,为贫困地区的农户打造一条通往幸福生活的康庄大道。”张近东说。
他表示,随着企业规模和业务领域的扩大,苏宁每时每刻都在发生着非常大的变化,苏宁人做公益的内容和形式,也都发生着非常大的变化,“但是我们坚持公益庆生、反哺社会的传统却从未改变。这就如同不管外部环境如何变化,苏宁坚守零售的本质是始终不变的,而这些都是我们创立企业时的初心。”
【坚持参政议政:企业大了就是社会的】
俗话说在商言商,一个企业负责人考虑问题,更多要从企业自身利益出发。身为全国政协委员的张近东则有所不同,参政议政,建言献策,关心国计民生,这要求他必须超越自身利益,从一个更高的视角看问题。
2017年3月9日,全国政协十二届五次会议在人民大会堂举行第二次全体会议,已经连续第15次参加政协会议的张近东,代表全国工商联做了题为《大力推动实体零售向智慧零售转型》的大会发言,谈的便是关乎整个行业未来的大问题。
他表示,面对电子商务的分流,传统大卖场和百货商场出现闭店现象,而生鲜超市和购物中心却逆势发展,越开越多。实践表明,只有打造与商品属性最匹配的实体场景,才是最佳的零售业态创新。
张近东指出,未来实体零售渠道的变革,要么是让实体渠道越来越贴近顾客,要么是让顾客越来越容易和喜欢接近实体渠道。他明确提出,未来零售就是智慧零售。
翻一翻张近东向大会提交的5项提案,你很快便会发现,在零售业变革之外,他关注的问题还有很多。
在一份题为《优化政企资源配置,助力青创众创发展》的提案中,他呼吁青年创业者更多关注实业,不要陷入投机泡沫,并建议他们不应在一二线城市挤独木桥,而应将目光放在前景广阔的三四线城市。
张近东表示,他通过调研发现,近年来,由于创业资源多向一二线城市倾斜,大多数青年创业群体选择扎堆一二线市场,造成同质化高、成功率低的问题。而三四线城市市场空间大,但是由于诸多因素制约了双创项目的发展,导致创业项目少,创新动力不足。
对此,张近东建议为青创企业“量身定制”专项扶植政策,将创业资源向三四线城市倾斜。
而在另一份提案中,他建议将中超逐步扩容至18-20支球队,中甲扩容至20-22支球队,中乙扩容至40支球队。
担任全国政协委员15年来,张近东累计提交提案70件,涉及“解决大学生就业难”、“为低收入群体发放消费补贴券”、“利用扶贫政策扩大农村信息家电消费”、“实施家电消费接续政策”、“发展现代流通业”等多个领域。
11月27日,全国工商联十二届一次执委会会议在京闭幕,张近东再添一个新头衔:他与李书福、李东生、梁稳根、雷军等人共同当选为全国工商联副主席。这是他时隔五年后第二次当选全国工商联副主席。
10年前第一次当选时,张近东有过这样一段感言,他说:“我希望苏宁每一名员工知道,苏宁早已不是某个人的苏宁,也不是江苏的苏宁,而是国家的、全社会的苏宁,此次我个人当选也是代表企业获得了国家和社会的认可。”
如今他说:“企业大了是社会的,一个企业真正的价值,不在于自身拥有多少,而在于它能为别人和社会创造多少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