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
首页 > 洞察吧 > 
抓住"颜值经济"的新氧发财报了,它能否成为医美界的"贝壳"?
出处:二牛网    作者:美股研究社 ·  2020-11-27

为了变美的女人能有多疯狂,新氧的财报或许能给你一些答案。

11月25日美股盘前,新氧发布了截至9月30日的2020财年第三季度业绩报告。 财报披露了在过去的三个月里,新氧的平均移动MAU从去年同期的342万增长了153%到今年的870万。将时间线再往前拉,新氧第一季度营收因疫情断崖式下跌只有1.83亿元,但短短六个月之后就几乎翻了一倍到了3.8亿元。

重压之下,新氧这只医美领域的独角兽是能突破重重困难成为绝对的医美"王者",还是最终不免走向合并、或者被巨头收购的结局呢?接下来,请看美股研究社结合财报的分析观察。

营收同比增长乏力,"轻资产"模式难经得起巨头们的冲击

自上市以来加速狂奔的新氧今年的日子并不好过,年初业绩因疫情遭遇断崖式下滑,直到第二、第三季度似乎依旧没有缓过来,相较去年同期营收同比增速可以说差别较大。或许也因为这样,在第三季度财报发布后,新氧的股价才会一度暴跌9%之多。

作为一个互联网平台,新氧为什么受疫情影响持续时间如此之长?美股研究社认为,这与新氧的营收结构有较大的关系。新氧的收入来源分为信息服务和预订服务,其中向医美服务提供商收取广告费的信息服务收入是新氧的主要营收。

而根据新氧的招股书显示,新氧一开始更依赖于从交易中抽取10%佣金的预定服务收入,新氧的信息服务收入扩张速度要远高于预定服务收入,占比由2016年的40.53%上升至2019年的72.37%,逐步成为新氧收入增长的主要驱动力。

新氧今年的营收同比增速之所以放缓明显,受到信息服务增速放缓的影响较大。信息服务收入来源于向医美服务提供商收取广告费,然而随着新氧的入驻付费医美提供商的数量增长的同时,愿意付出广告费的医美提供商比例却自19年第二季度开始逐渐降低。

本季度新氧的信息服务收入为2.657亿元,较2019年同期的人民币2.143亿元增长23.9%;而订阅信息服务的付费医美服务提供商总数为2,146,较去年同期在新氧订阅信息服务的2,104家医美服务提供商数量却仅仅增长了2%。

这是怎么回事呢?这就不得不提到新氧的平均移动MAU指数,今年以来新氧的平均移动MAU受疫情影响增长十分迅猛,从第一季度的417万增长到第三季度的870万,环比增长了109%。

而平均移动MAU指数持续走高,新氧的流量自然也就变得更加值钱了,信息服务单价也就变高了。也因此,愿意订阅信息服务的医美服务提供商也变少了。

另外,一季度以后疫情影响逐渐消减,线下医美机构逐渐复苏,老顾客纷纷回归,对于线上获客的需求也减少,这也使得营收增速难以有较大的提高。

除了信息服务收入增速放缓的原因之外,预订服务收入的增速放缓也是营收同比增速放缓的一个影响因素。

第一季度受疫情居家隔离的影响,新氧的预定购买用户总数迎来了一波激增,新氧对接的医美机构在实施服务时,需要在线下完成服务,医美服务只能停止。这直接影响新氧的业绩增长,收入增速从80%以上拉下来,交易总价值也陷入低谷。

然而第三季度预定购买用户总数虽然较去年同期暴涨了46%,但交易总价值涨幅却只有14%。这与由于疫情经济下行,人们的工资缩水或者涨薪延迟,因此更谨慎的选择价格更便宜的非手术类医美项目进行消费。

不仅如此,根据艾瑞咨询的《2020年中国医疗美容行业洞察白皮书》,事实上,由于医美行业质量参差不齐,手术风险更高以及非手术技术水平提高等因素,到2023年非手术医美人群规模增速将高于手术类人群,并与之平分秋色。

(图来源于艾媒咨询)

新氧今年以来营收增速的放缓也反映出其近年来的"轻资产"模式抗风险能力较弱,不能把服务把握在自己手中,凭借着单一的营收结构,始终会受到提供商与各种因素的钳制,而无法取得更多的突破。而最要命的不仅如此,随着巨头们更来越猛的攻势,新氧能否抗住压力越挫越勇的问题也因此打上了一个问号。

净利润同比下滑明显,勉强盈利的新氧还能撑多久?

自17年扭亏为盈以来,新氧先是在第一季度净亏损为3590万元,虽然很快在第二季度扭亏为盈,盈利水平却仿佛拴在悬崖边般岌岌可危,与之相对应的是新氧今年来持续增长的营业费用。

本季度总营业费用为3.351亿元,较2019年第三季度的2.285亿元增长46.6%。

其中,销售和市场营销费用为2.216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了41.5%。这与新氧

所在的医美行业屡屡发生事故导致消费者信任度低有很大的关系。

根据艾瑞咨询的数据显示,从打算体验医美项目,到实际购买项目,25%的医美用户花了20天-1个月,28.3%的用户花了1-3个月。手术类用户的决策周期平均为44.51天,非手术类用户的决策周期平均为39.30天。也因此,相对于线上,线下渠道更容易成为医美用户主要的信息来源。

如此慎重的消费习惯也使得类似新氧这样的互联网医美平台获客难度大。根据虎

嗅投研的数据,前期新氧处于公司扩张阶段,投入较高的销售费用获取用户,2016

年销售费用率高达126.70%,直到17年以后才下降至40%左右。

而总务和行政费用与研发费用较去年同期分别增长了55.4%和59.7%,都与员工

薪资增加有较大关系。除此之外,在研发费用上的大幅增长或许与新氧最近推出

的"VR到店"项目有较大的关系。

与房地产交易行业高价值需要长期了解的性质类似,由于缺乏监管部门与法律规范,医美行业可以说是乱象丛生。根据艾瑞咨询的《2020年中国医疗美容行业洞察白皮书》,2019年中国具备医疗美容资质的机构约1.3万家,而非法经营的医美店铺数量超过8万家,合法医美机构仅占行业的14%。在合法的医美机构中,依然存在15%超范围经营的现象。

为了尽量避免顾客前往黑医美消费,同时也为了提高消费者的信任度和预定交易量,新氧于近日推出了新氧VR智能展厅的线上服务,通过此项服务消费者不用出门就可以通过VR的方式以720°全景观看医美机构实景,并且在浏览时可以播放音频简介,获取详细、全面的介绍。

虽然支出在不断增加,但值得注意的是,根据虎嗅投研的数据,自17年扭亏为盈以来,新氧的销售费用率大幅下降,其成本控制能力已经大大得到改善,并且新氧由于营收业务构成的原因毛利率一直高于行业的60%的水平,盈利空间可以说是比较大的,那么为什么在今年依旧出现亏损?

答案是即使成本控制在一定稳定的增速,但当营收增速放缓低于成本增速时,净利润也因此而降低。所以,如果无法解决获客难的问题,使得营收增速回到之前80%左右的水平,即便新氧再怎么控制成本,盈利空间也得不到大的释放,净利润表现依旧不会增长。

而目前,新氧面对的是来自各大巨头们进军医美的"围剿"。根据天猫最新公布的战报,今年双十一期间,平台录得医美医疗订单量环比增长近7倍,平均客单价达6300元。而截至11月8日,美团医美双11大促的线上交易额已经超过去年双十一15.3亿元的总交易额。今年618活动期间,美团医美线上交易额更是超过21.7亿元,是新氧上半年5.11亿元营收的4倍多。

与此同时,新氧公布的10月14日0时至11月11日24时的"11.11医美狂欢节"期间战报,线上成交总额同比增长达213%,根据新氧去年第四季度的3.582亿元总营收来计算最多不会超过7.51亿元。

一边是被巨头们不断蚕食的市场份额,一边是不断增长的费用开支,那么,问题来了,新氧的盈利能力还能撑多久?

结语

中国的医疗美容市场潜力是巨大的。根据艾瑞统计2019年中国医疗美容市场规模达到1769亿元,增长率放缓至 22.2%;2019年中国医美用户1367.2万人,预测19年至23年CAGR为16.8%,2023年医美用户将达2548.3万人。

与此同时,fastdata在《2020年中国互联网医美行业发展分析报告》指出,中国15岁至40岁的医美主力消费女性人口达2.29亿,这说明即使到了2023年整个中国的医美市场还有将近90%的发展空间,需要注意的是,中国的人口还在不断增长。

除此之外,即便今年上半年受到疫情的重挫,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发布的最新中国医美服务市场数据显示,医美行业在今年也将实现为5.7%增长。

作为互联网医美第一股,新氧在垂直的医美平台领域可以说占据了超过一半以上的市场份额。但即便如此,由于中国医美市场渗透率低,潜在用户庞大,新氧的成长空间还有很大。但随着巨头们越来越猛烈的进攻,似乎新氧的前路也变得扑朔迷离起来。

在美股研究社看来,缺乏核心竞争力始终是新氧最大的痛点。在这个赛道里,与新氧同处混乱房地产中介行业、致力于发展VR看房的贝壳能给新氧一点启示,有数据显示贝壳平台上自家的经纪人团队比例高达80%,这为贝壳铸成了较高的护城河,也是新氧或许值得借鉴的一点。

文章来源:美股研究社,转载请注明版权。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