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
首页 > 洞察吧 > 
处心积虑谋上市,亏损百亿的旷视科技着急什么?
出处:二牛网    作者:松果财经 ·  2021-01-19

从校园三人组到如今估值超过60亿美金的人工智能独角兽,旷视科技实现了飞跃。

1月12日,中国证监会北京监管局公告显示,旷视科技已于2020年9月与中信证券签署科创板上市辅导协议,拟以公开发行中国存托凭证(CDR)的方式在科创板上市。

那么,这次旷视科技能否如愿以偿地在科创板顺利上市呢?在人工智能的风口上,旷视科技值得投资吗?它的上市之路是一帆风顺还是荆棘丛生呢?

从港股到科创板 旷视科技为何此时IPO?

在业内,旷视科技与商汤科技、依图科技、云从科技一起被称为人工智能"CV四小龙"。成立十年,旷视科技历经9轮融资,金额超12亿美元(约为77亿人民币),投资方包括蚂蚁金服、联想之星、创新工场、启明创投、阿里巴巴等知名机构。这和几年前3万元的启动资金相比,10年内翻了百万倍。

其实,这不是旷视科技第一次IPO。早在2019年8月,旷视科技就向港股提交了招股书,但旷视的港股上市之路并不顺利。由于旷视科技遭遇了国际贸易和采购方面变数,港交所要求旷视提供更多信息,旷视科技最终放弃在香港上市。

那么,时隔两年,市场领先,融资顺利的旷视科技,为何单单看上科创板?还偏要选在新年之初上市呢?

(1) 旷视科技3年间已亏损近百亿。根据招股书显示,2016年、2017年、2018年以及2019年上半年,公司分别亏损3.4亿元、7.58亿元、33.5亿元、52.0亿。尽管处于风口之下,但旷视科技的亏损十分严重。

而且,据天眼查App融资信息显示,旷视科技最近的一轮融资发生在2019年5月份,距今已有一段时间,所以无论是出于资本市场需求,还是企业自身发展的需要,旷视科技唯有IPO才能缓解其现金流压力。

(2) 相比于港股而言,科创板的宽容性诱人。科创板有独特、良好的制度环境,对盈利能力有限,但具有硬科技实力的企业更为包容,相比较严格的港股,科创板更加适合旷视科技,这点从依图科技、云从科技、旷视科技先后申请科创板上市就可以看出。

(3) 与"AI四小龙"抢夺"AI第一股",争取先发优势。在融资这件事上,"AI四小龙"你追我赶。据不完全统计,依图科技共经历9轮融资,累计融资额超25.67亿元;而云从科技迄今为止经历10轮融资;商汤科技也同样经历了10轮融资。

一般情况下,谁成为业内第一股,谁将会享受较高估值。如今,在面临争相上市的关口,旷视科技更是要卯足了劲冲击科创板。

市场份额高居第二 但旷视科技依然深陷亏损泥潭

雷军曾说:"站在风口上,猪也能飞起来"。这点放在旷视科技上也很适用。

旷视科技成立于2011年,是一家人工智能产品和解决方案公司,主要研发领域为计算机视觉,但AI视觉场景化应用的场景十分有限,和大多数AI相关公司一样,旷视科技的场景应用主要是物联网和安防领域,而这两大业务也是公司的商业化来源。

(1)业绩飞涨,成为市场头部玩家。招股书显示,公司2016年收入6780万元,2017年收入3.13亿元,2018年收入14.26亿元,2019年前半年收入9.48亿。2016年到2018年的复合年增长率达到了358.8%。

目前,旷视科技在国内计算机视觉市场份额高居第二。根据前瞻产业研究院对六大权威机构的汇总,乐观估计2020年我国计算机视觉市场规模有望突破1000亿;中性预测2020 年我国计算机视觉市场规模在700 亿元左右,市场发展前景可期。

随着人工智能的浪潮全球,站在风口之上的旷视科技也迎来了爆发式增长,但是与之相对应的,旷视科技也陷入了亏损泥潭。旷视科技在招股书中解释,亏损主要由于优先股的公允价值变动以及持续研发投资。

其实不光是旷视科技,科技的高投入带来的亏损也是大部分人工智能公司面临着的窘境。"AI独角兽之一"依图科技的财务状况也与之相似。

依图科技的研发投入也几乎是翻倍增长,由2017年的1.01亿元,增加至2018年的2.91亿元,并进一步增加至2019年的6.57亿元。净利润由2017年亏损11.66亿元,变为2018年亏损11.61亿元,到2019年时,亏损扩大至36.42亿元,截至2020年上半年公司合计亏损高达72.68亿元。

(2) 科技实力雄厚,旷视科技在科技上持续高投入。按收入计,旷视科技是最大的聚焦AI的城市物联网解决方案提供商,并且占据中国云端人脸识别60%的市场份额;有超过70%在中国生产的配备身份验证的安卓手机应用旷视的人脸识别解锁解决方案。

这与旷视科技在科研上的高投入密不可分。招股书显示,旷视科技2016至2018年三年,科研投入逐年增长。2016年研发投入为7820万元,2017年增长至2.04亿元,2018年研发投入继续增长,超过6亿元。

根据数据显示,旷视科技在全球成功注册了大概250项人工智能相关的专利,还有约900项人工智能相关专利正在申请。可以说,在技术这件事上,旷视科技是有一定实力的。

(3) 专注物联网,发展前景广阔。随着智能安防摄像头等硬件设备的推出,旷视科技已经顺利的进入了物联网行业。目前,个人物联网解决方案、城市物联网解决方案,以及供应链物联网解决方案成为了旷视的三大业务线。

个人物联网主要为智能手机公司提供实时人脸识别解锁与计算摄影功能,而城市物联网主要以AI视觉能力助力城市治理,而供应链物联网领域则包含物流园区、仓储解决方案的研发。截止到2019年6月30日,其城市物联网解决方案客户数339个,供应链物联网解决方案客户数1102个,个人物联网设备34个。

此外,旷视科技还通过技术输出的方式参与城市物联网的建设。旷视选择与服务商合作,共同解决庞大繁杂的城市互联网服务。2016年、2017年及2018年和2019年前6个月,公司的五大供应商采购额合计占总采购额的33.4%、36%、22.6%及36.8%。

资本的眼睛是雪亮的,上市已经被提上日程,对于旷视科技这样的公司来说,上市能够大大缓解旷视科技的资金问题,但是旷视科技真的就高枕无忧了吗?

商业化的彷徨 旷视科技的未来之路并不好走

(1) 过于依赖支付宝,旷视科技风险高。对于旷视科技来说,2014年蚂蚁金服的入股,是一个分水岭,接入了支付宝的系统后,刷脸登录和支付的方式很快便普及开来。根据企查查统计,2014年后旷视累计融资金额超过11亿美金。

从具体交易上看,旷视科技为支付宝、芝麻信用、蚂蚁小微金融服务等多家蚂蚁集团旗下公司提供个人物联网解决方案。而且在这个过程中,旷视科技积累了大量的人脸数据,为其后续进入安防领域夯实了数据基础。但是过于依赖蚂蚁金服也不好,很容易被抛弃,连带风险很高。

(2) 账款回收周期长,现金流持续为负。根据公开的财务数据得知,2017年,旷视科技的应收账款为1.5亿、2018年涨至10.9亿,2019年则上涨到了13.8亿。除此之外,半年到一年期的应收款项从1.2亿元上涨至19年上半年的6.8亿。

这使得旷视科技的现金流持续为负,从2017年的-1.5亿元,上升到2019年上半年的-6.8亿元。这使得旷视科技的资金压力更加紧张。

(3) "AI四小龙"竞争激烈,旷视科技不占核心优势。这些年来,人工智能领域疯狂发展,也就有了所谓"AI四小龙"的称呼。但风口过后,资本市场也日渐趋于理性,在当下的产业下,一线的计算机视觉公司技术本身没什么特别明显的差距,真正比拼的其实是企业的场景落地。

但是这一点上,旷视科技并没有核心优势,甚至在至关重要的安防领域,海康威视的营收为498亿,是旷视科技营收的数十倍。

这主要是因为海康威视、大华科技们的行业积累更深,虽然旷视科技从海康威视、大华科技处挖了不少人,但要想大范围的争夺市场,也没有那么简单。

而且现在政策支持人工智能行业快速发展,目前云从科技、依图科技、云天励飞、云知声等AI企业也在冲刺科创板。国海证券预计2021年将是人工智能企业IPO大年。或许对于旷视科技来说,上市只是一个新的开始。

(4) 新业务商业化潜力低,旷视科技有待持续摸索。去年3月,旷视科技宣布正式开源自研深度学习框架天元MegEngine,同时开放数据和算力平台。

这需要旷视科技持续增加研发投入,大幅度增强数据的处理、清洗和管理能力,算力的共享、调度和分布式能力,算法的训练、推理及部署能力。但是这块业务市场竞争也很激烈。根据IDC发布的《中国深度学习平台市场份额调研》显示,Google、Facebook和百度占据了国内绝大部分市场份额。

而且对于这块业务来说,商业化变现也是难题,在世界范围内,在深度学习领域巅峰的公司,都还没有跑通一条商业化之路,更遑论技术地位更低的旷视科技,换句话说,短期内又是持续烧钱的项目。

但国内人工智能市场的发展空间仍然广阔,艾瑞咨询报告显示,预计2022年国内人工智能赋能实体经济的市场规模将达到1573亿。华安证券也指出,作为当前三大科技红利之一,安防、智能汽车、教育、医疗、新零售等有望成为人工智能热点应用领域。

人工智能并不能独立改变一个产业,它的本质还是赋能,对于人工智能相关的创业公司来说,还是要先解决商业落地难的问题,这也是资本最为看重的。在巨额亏损之下,旷视能否继续讲好AI故事,还有待观察。

本文作者:宁缺

文章来源:松果财经,转载请注明版权。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