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
首页 > 洞察吧 > 
纳入沪港通却遭ARK减持 ,移卡距“中国版Square”还有多远?
出处:二牛网    作者:港股研究社 ·  2021-09-09

要说近年来资本市场上,最风光的投资公司之一,ARK投资便是其中之一。

创始人Cathie Wood,被无数投资者奉为科技女股神,凭借着“颠覆性创新”的投资手段,今年1月ARK系列基金投资回报超过贝莱德、道富等传统投管巨头。

年初,Cathie Wood继续大手增持移卡股权,拥有旗下金融科技ETF近3%股份,截止目前ARK持股移卡1180万股。

步入今年下半年,移卡也是频频放出利好消息。先是在8月下旬发布了年中业绩报告,业绩数据向好。

随后,又在近日发布公告,将被纳入沪港通计划,9月6日起正式生效。不能否认,这是资本市场对移卡表现及增长前景的肯定。

作为一家支付平台,移卡为何能够获得ARK重仓,被纳入沪港通的背后又说明什么?

支付服务发展稳健 科技赋能打开变现空间

了解移卡的投资者都知道,作为提供第三方服务的平台,早年的移卡是以支付业务起家。

近年来,随着不断建立可拓展的业务生态系统,目前,移卡将业务结构主要分成一站式支付服务和科技赋能商业服务。其中,科技赋能商业服务包括商户SAAS产品,营销服务和金融科技服务三大板块。

当前,国内数字化转型进程加速,这带来了商业服务的业态变化,日益增长的支付需求逐渐提升,同时也推动了第三方服务平台的发展。一站式支付服务作为移卡生态中重要的流量入口,为移卡提供了主要营收来源,目前仍保持理想的增长态势。

纳入沪港通却遭ARK减持 ,移卡距“中国版Square”还有多远?

上半年,支付服务营收达到10.44亿元,同比增长18%,支付总交易量990,4.10 亿,同比增长56.1%。

艾瑞咨询报告显示,国内第三方移动支付市场规模将在2025年达到456.2万亿,复合年增长率为 12.9%,但聚合支付的占比目前仅达到25%左右,未来聚合支付的渗透率将持续提升,作为移卡的核心支柱仍有发展潜力。

不仅如此,随着小店经济的繁荣奠定基础,叠加大环境利好趋势下,微体量企业创业热情走高,主体商户数量不断提升。截止2020年底,我国各类市场主体商户达到1.4亿,其中,市场主体有超过65%部分为个体工商户,具备很大的市场规模。

目前,移卡活跃商户数目达到612.9万,同比增长30.6%,但以目前市场规模和行业发展水平,作为国内领先第三方支付平台,业务覆盖范围已经涵盖国内30个省份地区,这或许意味着移卡百万级别的活跃商户,还没到达瓶颈期,活跃商户将有上升空间。

与此同时,近年来,移卡重点发展的科技赋能商业板块,也取得了不错的进展。上半年,科技赋能商业服务营收达到3.58亿元,同比增长86.6%;毛利贡献增长至43.5%。

在这个板块的业务布局上可以看到,移卡更为注重通过在SaaS领域的持续深耕,实现SaaS数字化服务、精准营销、金融科技服务一体化的数字化生态服务,这也为移卡的营收增长打开新的变现空间。

“蓝海”转向“红海” 短期利润恐承压

近年来,支付行业规模在持续增长,但增速有所放缓。目前,移动支付已成为第三方支付主要支付方式,细分领域形成寡头垄断格局。

不过,面对越来越多“新人”的加入,行业将荡起更多浪花,2020年,美团、滴滴、字节重启支付大战,随后各互联网玩家也在着手打造自己的支付平台,拼多多同年上线内测了多多支付,不论结果如何,但玩家的涌入也将使得支付领域竞争加剧。

特别是,对依附于各大互联网平台应用的第三方支付玩家,行业竞争加剧或将压缩其原有的市场份额,对移卡等玩家而言,并不友好。

实际上,面对行业竞争加剧,移卡也在积极做出响应,不断加大对科技赋能的研发投入,从长期来看,高端科技的投入或将成为未来新的营收增长点,但以目前的态势及投入情况,短期内盈利受压可能将持续一段时间。

这也反映在费用支出方面,从销售、行政、研发费用的整体走势来看,常年高增长的水平,特别是研发费用支出,趋于高水平的阶段。2021年中期,研发费用达到 1.08亿元,同比增长93.89%,而2020年全年的研发费用仅达到1.28亿元,对于这种高投入长周期的平台而言,高费用支付或是影响短期盈利承压的关键。

随后,野村也对移卡后续业绩做出预测,将其2021-2023年收入预测上调2.8%至9%,以反映科技业务特别是电商领域的拓展,同时,将毛利预测下调5.5%至13.1%,认为随着移卡加大对科技业务研发投入,营业利润将继续受压。

纳入沪港通却遭ARK减持 ,移卡距“中国版Square”还有多远?

今年中期,移卡毛利增长仅达到5%,也要低于市场及机构预期的9%,另外,从毛利率出发也是呈现逐渐下滑的趋势,2020年中期,移卡毛利率为30.73%,而到了今年下滑至24.82%,背后主要由于转化率下降,对支付业务盈利能力造成压力。

这也显露在以往的发展中,作为引流业务的支付服务毛利率呈现逐年下降趋势,2016年为52.7%,到了2018年进一步下降至25.5%。

最后,移卡同样无法绕过监管风险,自2018年以来,监管与合规便成为互联网金融行业的热点话题,时至今日,金融行业的严监管态势仍在延续之中。前不久,移卡旗下子公司乐刷就因未按规定办理变更事项而被处罚。

入局本地生活 移卡是被低估的“中国版Square”?

事实上,早年的“千团大战”以美团的胜出作为告终,外界也将美团评论为能是个能打苦仗的好手。

阿里本地生活服务的饿了么和口碑,在外界眼中可谓是“处境优渥”。自本地生活这一业务形态诞生以来,阿里就从未放弃过在这一领域的野心,随着重视程度趋高,向本地生活投放的资源不断升级。

现有市场格局中,阿里与美团在本地生活领域的市场份高达90%以上,外界对美团、阿里也评论为本地生活的双寡头之战,不过,随着字节、快手等新玩家的涌入,本地生活赛道也将迎来新一轮的角逐赛。

叠加阿里、腾讯的生态互相开放,作为独立的第三方SaaS服务平台也将受益于这波红利及生态的共同繁荣。

2020下半年,移卡试运行到店电商,推出全新的到店电商平台,这是从其营销服务升级而来,目的是帮助商家直接提升业绩,提高经营效率。上半年,到店电商业务收入达到4494.5万元,消费者端付费消费者数量已超过142万,平台总商户交易量超过7100万元,变现率或达到 63.3%,与支付服务变现率不相上下。

目前,国内本地生活服务市场规模不断扩大,特别是实体经济的重视程度增高,也助推线下商户以及实体商业的兴起,2020年,市场规模达到19.5万亿元,到2025年将达到35.3万亿元,线上渗透率将上升至30.8%。作为以支付服务为流量入口,在大环境利好的趋势下,移卡到店电商业务未来的发展潜力不断释放。

值得注意的是,从商业模式上看,移卡与国外的Square颇为相似,这也为移卡提供很好的估值标的。两家公司以支付服务作为发展基底,通过向商户以及消费者提供支付或商业服务获取客户,再提供增值服务赚取利润。

业务拓展上,两家公司选择科技赋能商业服务的方式,挖掘客户的多方面需求,此前,Square接连收购了Evenly、Caviar,移卡也先后投资收购了智百威、好生意等。

根据券商预测来看,移卡在2022、2023年的营收增长都将超过Square达到55.43%、27.12%,但从市值上看,还存在明显的差距,Square目前市值达到1170亿美元,而移卡仅为155亿港元,以移卡目前的盈利能力以及市场情况,还有很大的增长空间。

不过,就目前移卡在二级市场上而言,却是不尽人意。自2021年2月,移卡股价达到最高点122港元后,其股价走势一直处在下滑的阶段,目前移卡股价仅达到34.2港元,相比最高点跌幅超过72%。

最后,针对当前财报表现以及未来业绩预期,不少的投行及机构也是下调了移卡的评级,ARK也是连续减持移卡,继减持100万股后,分别又在9月7号、8号减持了65.6万股、跟26.7万股,未来能否移卡重拾投资者及机构信心还不得而知。

移卡和Square更像是在支付领域的一对孪生兄弟,现阶段的移卡与Cash App业务为爆发之前的Square在业务模式上极为相似。

不过,能否复刻Square的股价走势,更多的还要看移卡自身,科技赋能服务能否保持高增长,如何在C端市场找到突破口,这些都是困扰长期发展的关键,抓住这些,或许才能成为逐浪淘沙时代的扛大旗者。

本文由港股研究社(ID:ganggushe)原创,转载、合作请联系微信:meiganggu123。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