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
首页 > 洞察吧 > 
启泰观察:职业精英创业必踩巨坑之 --- 学习效果坑
出处:二牛网    作者:松果财经 ·  2022-06-28

我们以为的效果、与实际的效果,往往差异很大、巨大。

绝大多数职场精英们,都会对自己在创业中的学习效果出现严重的高估。

这种高估,直接导致了创业者在创业中不断的踩坑、踩巨坑。

为什么出现这种对学习效果的严重高估呢?主要是两个原因:

■ 过度高估自己的学习能力。

■ 极度低估在创业中学习的难度。

高估自己,低估对手,被打得很惨不是很正常吗?

➤ 横扫北方强敌的曹操,以不能穿鲁缟之兵、强攻依天险而守的死战之军,不也败得呜呼哀哉?

下文我们就来具体阐述,为什么职场精英创业者们会:

1、过度高估了自己的学习能力;2、极度低估了在创业中学习的难度。

绝大多数职场精英都会认为自己的学习能力很强。

为什么?

■ 对自己的高估,是人类的天性。

所谓天性,也就是说,是与生俱来的;与有没有成功过,没有关系,都会自我高估。

我们个体倾向于以有利于自身的方式来进行自我直觉。

➤ 这就是社会心理学里著名的“自我服务偏差”。

这种高估自己的做法,能提高我们自我满意的程度,因为它能够激活与奖赏我们和愉悦相关的脑区。

➤ 马云能成功,我也能成功,他也就是会忽悠、运气好点。

光是这么想想,确实也挺嗨的。

职场精英也是人类,必然也会对自己高估。

其次,职场精英之所以成为职场精英,肯定是因为学习能力强,才能在强手如林中脱颖而出。

➤ 能够通过多轮面试的血拼、以及入职前的多轮严苛培训,剩下来的,在学习能力方面,都不可能是弱者。

➤ 在一路升迁的过程中,必须学会很多新知识、新技能.

并且能将这些新知识和新技能用得很好,取得优异的工作成绩,否则不会有升迁的机会。

经历了这么一个过程,当然会对自己的学习能力自信心爆棚。

我身边就有这样的典型案例。

易晋,社会学专业,大学毕业后在省级机构核心部门工作。

半年后辞职了,因为工作太压抑。辞职后两个月,被苏宁电器录取为管培生。

➤ 在200名管培生的入职培训中,他成为八名优秀管培生之一。

这八名优秀管培生分别被派给八位副总裁,担任见习助理;工作要求基本参照正式助理。

在见习助理岗位上做满一年的,将获得一个特权:可以在全公司任意一个部门,挑选任意一个岗位。

这在一个成熟的大企业,是一个非常大的特权。

易晋选择了湖南分公司的门店发展部门;当时,湖南分公司只有2家门店。在这个阶段,这个部门是最辛苦、工作难度最大的部门。

当然,学习和锻炼的机会、出成绩的机会也最多。

两年半之后,他离开了苏宁电器。彼时,湖南分公司已经有16家店了;他也成为了这个部门的主管。

➤ 这样的成长经历、成长成绩,对于一个只有26岁的年轻人来说,难道不会得出自己学习能力很强的结论吗?

对于那些能拼到更高位置的人,更加会觉得自己学习能力超级强。

连续的成功,自信心爆棚是人之常情。

■ 还有第三点,行业差异,会带来对学习能力的高估。

不同的行业,行业内竞争的激烈程度是有较大差异的,我称之为:竞争烈度差异。

➤ 比如,有牌照行业的竞争烈度,就一定不如无牌照行业的竞争烈度。

在一个低竞争烈度行业做到较高职位的职场精英,一定不会认为,自己的学习能力比在一个高竞争烈度行业做到较高职位的职场精英差。

但事实很残酷,就是会要差,甚至差很多。

➤ 因为,竞争激烈,意味着更恶劣的工作环境、个体要具备更多、更强的能力。

这一切,都会迫使恶劣环境下的个体磨练出更强的学习能力。

但在低竞争烈度行业的人是感知不到或者不愿意承认这一点的。

比如,在这篇文章中 ➤ 创业清单:投资随笔 --- 非战之罪,追一追“同程生活”破产的热点。就出现了这种情况。

不管是感知不到、还是不愿意承认,都会造成对自己学习能力的高估。

以上三点:

➤ 自我高估是人性。

➤ 从一个成功走向下一个成功的持续正反馈,会不断强化自我高估。

➤ 认识不到行业差异所造成的对学习能力的高估。

都会让职场精英对自己学习能力高估的偏差越偏越高。

自然就形成了对自身学习能力的过度高估。

下面,再来看看,为什么职业精英创业者会:

极度低估创业中学习的难度。

我们先通过分析和比较职场环境中的学习和创业环境中的学习,来看看:

为什么创业中学习的难度、远大于职场中的学习难度?

■ 在学校和职场中的学习,与创业过程中的学习,是两种完全不同的学习环境。

职场中的学习环境,是风平浪静的内河;创业中的学习环境,是惊涛骇浪的远洋。

如此截然不同的环境,学习难度的差异自然极大。

差异究竟有多大呢?

我们可以通过分析和比较组成学习环境的各个方面,来感受到两者之间的难度差异。

➤ 组成学习环境的方面有:学习方向、学习内容、学习方式、学习速度、练习机会、......,等等。

不同的学习环境下,在学习的各个方面,难度都会有不同。

创业中的学习,在学习的每个方面,比职场中学习的难度都要高出很多倍。

那么,我们就来逐一分析和比较下,职场中和创业中学习的各个方面,看看它们的难度究竟有什么不同?

学习方向

■ 职场中,学习方向十分明确。

首先、职场早期,学习什么专业知识,十分明确。

人资、营销、销售、行政、技术、物流、采购、......,在哪个部门工作,就学习哪方面的知识。

其他板块的知识也会要学一点点,真的就是一点点。

自主学习无明确目的的非工作内容,即便是职场精英,也凤毛麟角。

其次、往哪个方向发展,是明确的。

是技术方向、技术的某个方向?还是管理方向?都会很明确。

➤ 好的公司,会遵从员工的个人兴趣。

➤ 好的公司,会给员工做能力评估,针对员工自身的情况给出学习的建议、培训。

➤ 好的公司,会帮助员工做职业规划。

对于学习,员工只要跟着走就行了。

■ 创业中,学习方向是不明确的。

首先,对于绝大部分职场精英创业者来说,并没有意识到,创业是一个全新的领域。

在日常工作的很多方面,创业看上去与他们之前工作似乎也没什么不同。

各种条件肯定是差了很多,操心的事情肯定多了很多;但总体来说,似乎与之前上班也没什么不同。

➤ 再加上对自己工作能力的自信,一时之间,也没觉得有什么内容是必须要学习的。

所以,对于究竟要学什么,必然也是非常模糊的。

遇到问题之后,认识到要学习了,究竟要学什么?

➤ 100个创业者,至少可能有2、30种以上的认识。

我们可以观察到的现象也是如此,很多创业者都忙于学习,今天学这个、明天学那个。似乎都要学、似乎都能学。

➤ 吃到了市场红利的,还全国飞着学。

认为这个老师讲得有道理,去上两三天课;认为那个老师讲得有道理,也去上两三天课。即使不算不菲的费用,时间成本都很高。

之前,我们认为只有土豪才这样;后来发现,职场精英创业者也并没有好多少。

➤ 究竟为什么要学这些?并不明确。或者,只是自己认为明确。

并没有一个衡量标准。

其次,创业对能力的要求是一个动态、且跨度极大的过程。

在企业发展的不同阶段,对创业者能力的要求也是不一样的。

➤ 在0-1阶段,要求创业者有拿业务的能力。

➤ 在1-10的阶段,要求创业者有搭建团队的能力。

➤ 在10-100的阶段,要求创业者有融资的能力。

......

这还只是较大方面的能力要求。

要具备这些能力,究竟要学习什么?先学什么、后学什么,似乎也不明确。

➤ 远洋航行,手里有航海图、甚至导航仪,与两者都没有,哪种难度大?

学习方向不明确的学习,比学习方向明确的学习,难度自然要高太多。

学习内容

■ 职场中,学习内容相对单一、简单,只需要知其然。

首先,在某一个阶段内,学习的内容相对是单一的。

如上文所说,基层员工阶段,是哪个部门的,就学哪方面的知识;即使因为升职,基本也是在本部门内,专业知识并不会变,管理的知识也是慢慢增加的。

即便是轮岗,在一定时间范围内,学习内容仍然是单一的。

因为学习内容单一,所以有累积效应;并且边学边用,对学习能力的要求并不算高。

其次,学习内容基本以“干货”为主,相对简单。

在职场中,基本都是以事务性工作为主;所以,这时候的学习内容,大多以工具、操作方法、同行业案例为主。

这些学习内容,经常被称为“干货”,一听就明白,好理解,动手就能操作。

依样画葫芦,只要知道怎么做就好;不需要知道为什么要这么做,相对比较简单。

■ 创业中,学习内容的多样性、综合性、理论性都很强,需要知其所以然。

首先,创业者要面对多个新领域的问题。

职场精英大多是方面之才,即使有做过区域负责人的,大多也主要重点关注业务板块;对于企业经营的其他板块,只能说略有了解和涉及,还远谈不上熟悉。

创业之后,对于创业者来说,这些不熟悉的板块统统都需要深度介入;介入之后,所要面对的问题,统统都是新问题。

要对多个新领域的问题做出判断、为之找到解决方案,学习内容当然种类多。

其次,创业者要解决很多跨部门、内外联动的复杂问题。

职场中,当然也会遇到很多复杂问题,但基本集中在本部门内。如果涉及到两个以上部门、且推动不了问题的解决,职场精英们往往可以“躺平”。

创业中,创业者必然是这些复杂问题的唯一解决者。

解决复杂问题,必须综合运用多个领域的知识。

➤ 比如,销售上的某个问题,可能是生产造成的,也有可能是研发造成的,更有可能是研发和生产共同造成的。

因此,要解决销售上的某个问题,首先要能深刻理解生产和研发。

否则,没有办法去分析这个问题,找到问题产生的原因。

深刻理解,不等于要自己能做,而是知道如何充分发挥事物的作用。

比如,一名师长,并没有当过炮兵,但是要能够知道怎么充分发挥下属炮团的作用。

至于具体怎么构建炮兵阵地、怎么操作大炮,当然需要专业炮兵。

然后,深刻理解之上,还要能综合运用。

综合 ≠ 简单相加

➤ 综合,是将问题所有的相关方放在一起,分析他们之间的联系或关系。

比如,销售上产生的这个问题,与生产和研发之间的利益关系是怎样的?这个问题的产生,是因为各个利益相关方做了什么、或者没做什么?

要解决这样的复杂问题,自然要学习综合性的知识。

第三,创业者所面对的新现象、新问题层出不穷。

层出不穷,就会学不胜学,疲于学习。

解决方案只有一个:一法通、万法通,学习企业经营管理一般性的理论知识;而不仅仅是工具、操作方法和案例。

理论,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底层逻辑”;比如,达尔文的“进化论”。

不但要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

➤ 学习理论,才能区分出,什么是现象、什么是真正的问题;许多现象貌似不相关,问题都是同一个。

➤ 学习理论,才能对问题进行有效的分类,看到问题背后的本质;许多问题貌似相同,本质并不一样。

学习理论的难度,比学工具、实操方法、案例难度大很多了。前者是抽象的、不但要知其然、而且要知其所以然;后者是具体的,只需要知其然。

学习单一、简单、有累积效应的内容,与学习多样性、综合性、理论性的内容,哪个难度大?

学习方式

■ 职场中,学习方式基本以“喂食”为主。

首先,学习者只需要学习。

职场中的学习,一般都是计划好、组织好了的;还有人做动员、做工作,挖空心思、威逼利诱的劝学。

学习者要做的,仅仅只是去学习。

其次,对学习内容进行了精加工。

职场中的学习,有精通教学的人将学习的内容选择好、编排好,形成体系,由浅入深、由易入难,由简单到复杂。

经过多次实践。

并且,不断将新的技术、新的工具、新的游戏方式应用到教学中,开发出新颖的教学方法。

➤ 为的都是好理解、好吸收。

如果培训机构、培训部门这些工作做得稍微不好,就极有可能被投诉。

所以,严格来说,很多职业精英并不一定是学习能力强,应该说是接受能力强。

■ 创业中,学习方式基本以“找食”为主。

首先,学习主要靠自觉

创业者的学习,基本靠自觉、靠自学,不可能有人劝学。

➤ 相反,还有很多人夸创业者天纵英才,无师自通、不学就会。

同时,创业中的学习,没什么可选择的。

喜欢的要学、不喜欢的也要学;学得懂要学、学不懂,硬着头皮也要学;学得暴跳如雷了,也还是要坚持学下去。

自觉很难,坚持更难,坚持自觉学不感兴趣的内容,难上加难。

其次,原材料要自己组织。

所有的学习都要自己辨别、自己计划、自己构建。

在不同行业的案例中找到相同的道理、将不同书中相同或相似的内容联系起来、自己能够将碎片化的知识逐步形成体系。

➤ 在茫茫的知识海洋中,鱼龙混杂、泥沙俱下,要找到一条相对明确的航线,难度大不大?

喂食的被动式学习,与找食的主动式学习,谁的难度大?

学习速度

■ 职场中,对学习的速度要求不高。

对于员工的学习、成长,大公司一般都会按照循序渐进的原则开展学习。

上文有讲过,职场中的学习,一般很长一段时间都是在同一个领域内,由浅入深、由易入难,由简单到复杂。

会给员工很长的时间进行基础性的学习。

➤ 同时,学的就是用的,进一步降低了对学习速度的要求。

实在学得慢,只要勉强能跟上,也会被接受。

所以,对学习速度的要求不高。

■ 创业中,对学习的速度要求很高。

只要开始创业,创业者就进入了学习的快车道;因为,会不断遇到新领域中的新工作。

必须要学得快,能解决问题。

➤ 比如,创业者可能从来没做过销售,一旦创业,就要迅速学会和熟悉销售方面的工作。

即使原来是做销售工作的,对创业公司的销售工作也会需要一个学习和适应过程。

但是,客户和竞争对手并不会去理解,因为一名创业者需要学习的过程,就会放低对创业学习速度的要求。

➤ 这就要求创业者的学习速度要非常快。

不管创业者之前是不是有过这方面的基础、是不是对这个学习内容感兴趣、是不是创业者所擅长学习的领域,都是如此。

对多领域新知识的学习速度,要求比对单一领域知识的学习速度还要快很多,难度大吗?

练习机会

■ 职场中,对于所学的内容,有大量的练习机会。

练习,对于学习的重要程度,不言而喻。

学习,学、习,学而时习之。

两者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缺一不可。

好公司会为员工提供大量的练习机会,不管是上岗前、还是上岗后;即使为此要付出巨大的练习成本。

➤ 不好的公司,也培养不出什么职场精英了。

■ 创业中,对于学习的内容,很难有练习机会。

创业中,一上来就是真刀真枪,几乎没有什么练习的机会。

拳拳到肉、招招见血。

哪怕创业者在某个新领域是个新手,市场和竞争对手并不会因为是新手,就会仁慈一点,给练习的机会。

除非运气特别好。

并且,因为创业中缺乏练习的机会,很容易让自己认为“学会了”。

我们生活中有很多种这种体验,经常认为自己学会了,一上手才发现,还是不知道怎么动手、从何下手。

➤ 但很多创业者还是会认为自己会了,硬干。

只是,创业中练习的成本,远高过职场中练习的成本。

这些成本,很多会直接或间接导致创业失败。

➤ 所以,创业者学了新知识、新技能,练习机会是极其缺乏的。

有练习机会的学习,比没有练习机会的学习,哪个难度大?

指点矫正

■ 职场中,学习有人指导。

学得不对,有人会指出来,培训老师、你的上司、平级、甚至下属。

能遇到高明的上司,是人生第一大幸事;遇到既高明、又有耐心的上司,那是烧了高香。

➤ 不管是练得对、还是练得不对,有人指出来,都是学习过程中至关重要的。

如果还有人能教导更高明的学习方法、认知方式,那就是为人生打开了另一扇门。

不过,不管是不是名师,在学习的成长阶段有人指点,都是幸事。

但要注意的是,有人指点,同时也是降低了学习难度的。

■ 创业中,学习几乎无人指导。

创业,是一件比混职场更难的事情,更需要有名师的指点。但恰恰创业者又几乎接受不到指点。

首先,绝大部分创业者自身并不想被指导。

上班这么多年,一直有上司、一直被指导;好不容易自己创业了,翻身做主成了当家人,终于不用被指导了。

再说,我在创业,谁能指导我?我这么厉害,什么学不会?我需要指导吗?了解我的具体情况吗?指导我?凭什么?

我做对了这么多年,你做过吗?凭什么你就是对的?

其次,对指导的选择有误区。

其一,总希望得到成功企业家的指导。

这一点,在中国尤为不可取。

成功的企业家之所以能够成功,当然有其过人之处,这一点毋庸置疑。

但是,他们绝大多数并不是通过学习企业经营管理的一般性方法取得成功的。

➤ 在过去的四十年,绝大多数成功企业家都是野蛮生长出来的。

他们的成功,大多都有其特殊的环境;所以经验也是很特殊的。

不基于理论的经验本就成效甚微,更何况是特殊的经验?

所以,这类指导一般无效。

其二,总希望得到大招、一招制胜的指导。

创业中,不管是提升认知的学习、还是改变工作工作习惯的学习,都是很痛苦的。

锻炼身体会全身酸痛,锻炼思维也会神经酸痛。

脑瓜子嗡嗡的。

所以,一听到哪里有三天、五天的课程能够有质的飞跃,那就心痒难搔、跃跃欲试。

➤ 世界上有这种一学就会、一学就能做好的好事吗?

如果有,那些老师们会告诉其他人吗?

既使有效,也都是些无法持续的短期效应。

狂风暴雨不终夕,和风细雨一百天,世界的规律就是这样。

第三、能指导创业者的确实极少。

从相关工作领域从业者的读书量就可以知道,能指点创业者的人极少。

都是靠经验和感觉在对创业进行了解、研究和判断。

经验和感觉能指点他人吗?有时能、有时不能;短期能、长期很难能。

➤ 现代企业,都是用人类学、社会学、组织行为学、组织心理学、脑科学来指导企业的经营和管理。

有人指点的学习,与没有人指点的学习,哪个难度大?

确定性与不确定性

 职场中,学习效果的确定性一般很强。

职场中的学习,与在学校中的学习很类似,学习的成果一般都有标准答案。

这些标准答案有两个特点:

一是基本不用怀疑标准答案的正确性。

学习内容的应用场景比较固定,标准答案已经有能人反复验证过了。

实施步骤也不断细化过了,只要一步步照着做,一般都能拿到好的结果。

二是学习的成果马上可以与标准答案对照。

学习成果,立即能得到正反馈。

对于学习内容马上可以拿到工作中去用,是不是学会了,很容易一目了然。

➤ 这被称为“即时反馈”。

即时反馈,特别是即时正反馈,这种学习方式符合人类的学习习惯。

是人类喜欢的学习方式,人性。

■ 创业中,学习效果的确定性一般很弱。

创业中的学习,学习的成果,也有标准答案。

但与职场中相比,这些标准答案也有两个特点,但却是让标准答案的确定性变得很弱。

一是很难确认这是不是就是标准答案。

比如,任何创业企业都很脆弱,因此,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五年、八年),都要聚焦,这是标准答案。

➤ 但某个创业者需要确认的是,我目前的这种状态,是不是足够聚焦了?

这个问题有标准答案吗?有。但确认起来是比较难。

因为要涉及到对自身能力的评估、对竞争对手的评估、市场发展趋势的评估等等。

二是学习成果的应用很少能当下见到效果。

比如,我们通过学习知道,在什么情况下敌人会犯错误,这是标准答案。

➤ 实战中,敌人一定会犯错误吗?

一定会。不会的话,我们还可以想尽一切办法诱使敌人犯错误,比如“反间计”。

那敌人什么时候会犯错误?不确定。

在一时不能确定这就是标准答案的情况下,如何坚信,这就是标准答案?

确定性强的学习,与确定性弱的学习,哪个难度大?

上文对在两种不同的学习环境下,职场环境下和创业环境下,学习的七个大的方面进行了分析和比较。

通过对学习的这七个方面进行分析和比较,得出的结果都是一样的。

创业环境下的学习,比职场环境下的学习,难太多了;所以,对学习能力的要求,也就高很多。

职场中的学习,是在大江大河中航行;创业中的学习,是在大海中航行。

既然难度大了这么多,那为什么绝大部分职场精英创业者会对这两者之间的难度差异几乎完全没有意识呢?

➤ 职场精英创业者们意识不到,创业之后将要面对什么。

认为创业和职场工作差不多,区别只是这家公司是我注册的。

虽然工作确实具体了很多,麻烦了很多;但很多这类创业者认为,我曾经做过那么大的事、管过那么多人,创业公司这点事,叫事吗?

即使有一点“创业很难”的心理准备,也远远不够。

➤ 因为“学习难度”看不见、摸不着。

无形的事物一般都很难衡量,也很难找到参照物。

只有将无形的事物有形化之后,才有可能进行衡量,就比如本文这样,将学习环境分成八个方面,逐一分析、对比。

有比较才有伤害,才能看得见差距。

不过,极少、极少有人会做这项工作。

➤ 即使比较之后看到了差距、形成了伤害,但对伤害的回避、逃避也是人的天性。

很多人会自我麻醉,不去看这个差距。

这就是为什么职场精英创业者会对创业中学习的难度极度低估的两个最主要的原因。

过度高估自己的学习能力;极度低估创业中学习的难度。

■ 在这两个因素的叠加效应下,对学习效果必然出现错误的评估,在创业中踩坑,就成为了必然。

那么,为什么会是巨坑呢?

因为学习是创业中一项最基础的工作。基础工作的特点之一,就是处处都要用到。

➤ 比如,文字撰写能力是任何工作的基础,几乎决定了所有工作的效率。

如果创业过程中,对学习效果出现了错误的评估,必然是动辄得咎、处处踩坑。

每一个方面的每一次踩坑,都必定会要支付或多或少的成本;频繁踩坑,累积下来,自然就是一个巨坑了。

创业企业,资源本来就少的可怜,能填得上这样的巨坑吗

并且,对学习效果的错误评估,真的很难自我觉醒。

一次创业会踩坑、二次创业还是会踩这个坑、三次创业仍然会踩这个坑。

这个坑,不巨大吗?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