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前,位于西雅图亚马逊总部办公楼下的全球首家无人商店Amazon Go正式面对公众开放。借助包括摄像头、传感器在内的智能设备,无需现金、无需排队结账,消费者们拿上想要的东西即可直接出门,亚马逊账户会自动收取相应的费用。
四年之间,这类近乎全自动化的零售店也曾掀起一阵热度,但终究未能如预期般大规模普及。然而随着人口趋向老龄化、新零售模式再次受到重视等原因,积极应用智能货架、智能结算平台来节省劳动力和提高便利性的零售商越来越多。
行业整体智能化的背后,少不了各类科技公司的长期研发和投入,云拿科技便是其中的典型。
在阿里、京东等电商巨头再次将目光转向线下市场之时,包括云拿在内的多家技术供应企业或将成为传统零售商们自卫的关键。
新零售行业千帆过尽,云拿科技杀出重围
今年10月8日,上海罗森便利店旗下首家无感支付门店正式开业,用户通过刷脸/扫码进店、选购时系统会识别商品信息和用户的购物行为,并在用户离店后自动完成结算,“即拿即走”的模式能大大提高购物便利性和效率,罗森此次对新运作模式的探索,合作方正是云拿科技。
云拿成立于新零售正站在风口之上的2017年,彼时深兰科技、码隆科技和一七闪店等多家企业均对这块蛋糕虎视眈眈,资本同步排队入场,天眼查数据显示,2017-2018年,该领域的融资数量高达465起。
云拿背后的支持者同样不少,成立以来,云拿共进行了五轮融资,且不乏CVC基金、英特尔资本、金沙江创投这样的顶级投资机构。
雷军曾说过,“站在风口上,猪都能飞上天”。事实的确如此,艾瑞咨询数据显示,截至2017年底,全国无人零售货架累计落地2.5万个,无人便利店累计落地200家。
关键在于能飞多久?
随着多个无人零售项目盲目扩张,场景和用户贴合度不够、补货成本过高等一系列问题不断暴露出来,因此风口期过去后,新零售行业在2019年迎来了一波倒闭潮,曾经备受追捧缤果盒子、GOGO无人超市等多个明星项目宣告停业,无人零售概念也不再火热,进入了漫长的冷却期。
但如同共享出行等其他曾红极一时的行业,一轮洗牌后,新零售领域中不乏成功存活并找到了合适发展道路的企业,云拿便是其中之一。
简单来说,无人零售业态中共有三个技术流派,一是采用RFID技术的物联网派,阿里淘咖啡、缤果盒子均是典型,二是采用二维码及条码识别货物,并需顾客主动支付的互联网派,如便利蜂、小e微店等,第三类则是背靠AIoT技术的阵营,采用深度学习算法、生物识别和传感器融合技术等,智能化程度更高,可以实现“无感支付”,亚马逊、云拿均属于这一阵营。
过去五年,云拿的产品矩阵远已扩张至不止有AI智能无人店,还包括门店数智化管理系统、数字货架和AI无人配送车等等。
对于国内的零售商们来说,这短期内可能比单纯的无人零售模式更重要。
跨过野蛮生长时代,云拿科技提供行业发展新答案
深度融合了美妆、服饰、居家、运动户外等多种类商品的京东新百货开始营业、淘宝服饰品牌集合店iFashion落地上海......阿里、京东这类电商巨头再次盯上线下销售渠道之际,如同云拿科技的企业提供的数字化工具对零售商的重要性也不断提高。
以阿里为例,其通过各类营销方式提升线上流量的线下转化率,云拿可以发挥数智化管理系统的作用,从商品销售、客户拿放、营销效果等多维度进行分析,帮助零售商们作出更好的决策,提升用户运营效率和复购率,盘活私域流量。
另外,数
云拿基于计算机视觉和AIoT技术的数字货架,则可以实现实时库存、智能导购、辅助选品、营销效果的洞察,同时增加用户购物时的交互性,比如根据顾客拿放动作/关注商品,自动播放相关商品信息或是优惠活动,实际也是在打破线上线下零售模式各自特点的边界。
除罗森外,与云拿合作的品牌还有百联集团、Emart24、苏宁易购、中国石化等等。
但云拿面临的同行竞争压力不可谓不大,毕竟不仅是零售商,物流、电商行业的玩家也盯上了无人零售的蛋糕。
今年2月,由顺丰孵化的无人零售运营商“丰e足食”获得3亿元A轮融资,由软银亚洲风险投资公司领投;5月,无人零售运营商的行业老大“友宝”发布招股书,拟在港交所再次上市;茶饮品牌元气森林也成立了零售业务中心,试图通过加码智能零售柜业务来发力线下渠道。
也就是说,云拿的下游客户——各大传统零售商们的迎来了更多对手,这对云拿来说是一把双刃剑,既可以刺激零售商们进一步加快数字化改革,却也有可能会导致零售商的客流减少后减少对运营效率的投入。
如今,云拿不仅深耕零售行业,打造了涵盖无人店、数字货架、视觉贩售机、配送机器人等等的产品矩阵,也跳出
作者:Leo
文章来源:松果财经(公众号:songguocaijing1)旨在提供活泼、深度的财经商业价值解析,做一个有态度的行业观察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