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李宁和361度之后,特步国际的成绩单也浮出市面。
8月21日午间,特步国际发布了2019年上半年的中期业绩报告。数据显示,期内营收为33.57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23%。经营溢利为7.17亿元,同比增长21%。净利润为4.63亿元,同比增长23%,每股基本盈利为20.19分,拟派发中期股息每股12.5港仙。
但资本市场却并不是很满意。昨日午间财报公布后,特步股价一度出现直线上升走势,但上涨4%后股价急转直下,一度跌近7%,截止港股收盘特步股价下跌4%至5.52港元,总市值137.99亿港元。今日开盘,依旧低开低走,截止目前报5.01港元,跌幅更是达9.24%。
单从财报来看,特步业绩靓丽,但资本市场却仍然不满意,细细观察财报的背后也隐藏了成本上涨的问题。此外,跟特步背后的市场战略也不无关系。特步目前排行国内市场第三,近期市场动作尤为频繁,譬如引进多个国际品牌,收购K-Swiss等,这给未来增加更多营收可能的同时也增添了诸多的不确定性。何况在服装鞋帽、针纺织品类增速明显下滑的状态下,特步还需面对多个品牌的刀光剑影,未来特步如何维持高速增长这将不是一个小问题。
营收净利润同比增长明显 上半年全球范围内实体店净开82家
从营收来看,特步上半年营收为33.57亿元,实现23%的同比增长。据财报显示,营收的增长主要是由于公司推出的健全产品组合及服装产品良好的认受性,带来的较高销售率,加之,来自总代理商的补货订单增加也是一大利好因素。此外,对更健康存货水平的补充需求以及由于店铺升级和零售网络优化,下游零售店的销售业绩强劲等原因。
从利润来看,上半年特步经营溢利为7.17亿元,同比增长21%,同时净利润同比增长23%至4.63亿元。整体毛利率由去年同期的43.7%上升0.9个百分点至今年上半的44.6%。毛利率的上升主要来自广受消费者好评的功能性服装产品的销售。同时,特步鞋履的销售收入同比增长8.1%至19.12亿元,服装销售则大涨50.4%至13.56亿元,均为毛利率的上升做出了贡献。
从开店规模来看,报告期内,特步在全球范围内拥有6312家实体门店,上半年净开店82家。期内,开业一年以上的店铺,同店销售呈低双位数增速。新开业店铺主要位于购物中心,公司预计此门店布局趋势将持续数年。目前,特步的独家总代理商数目保持稳定在40家,约60%的店铺由代理商运营。
在电商业务上,呈稳定增长态势。上半年特步的电商业务战集团总营收的比例超过20%。同时不能忽视的是,集团的销售和分销开支达6.37亿元,占据集团总收入的比例从去年同期的17.6%上升至19%。这其中,广告成本的增加是一大重要因素。广告和推广费用占据总营收的比例从12.3%提升至13.4%,达到近五年同期的新高,报告称是由于渠道开发和市场渗透、名人代言、跑步活动推广等开支增加所致。员工成本占比则从10.7%上升至10.8%,研发费用占比却从2.6%降至2.4%。
综合来看,特步的这份财报表现均不错,营收和净利润的双增长便是最好的证明,但事实上,特步在市场和战略上面临的挑战仍是不少。
市场挑战加剧 特步不能过于乐观
除了不定时的要受宏观经济因素的影响,还要直面安踏、李宁等头部品牌的打压,亦或是来自后方361度等品牌的追赶。对特步来说,前进之路挑战重重。而特步在财报中也潜藏了一个隐患。
1、成本开支逐年增加研发费用却在下降 这会是一个好趋势吗?
梳理特步往年的财报不难发现,其成本开始呈逐年上升态势,而研发成本方面的投入却在逐年下降。
事实上,2008至2018年,特步占比最高的销售及分销费用在其总营收的占比上,由12%升至21%,而如今2019的半年报显示,这一项开支更是从去年同期的17.6%上升至19%,而这仅仅只是半年的数据而已。
这其中广告及推广费用占据着大头。2018年,特步广告及推广费用为9.68亿元,同比增加47%,占集团总收入的15.2%,比重较2017年提货所能了2.3%。而据这份最新的半年报显示,广告和推广费用占据总营收的比例从去年同期的12.3%提升至13.4%,创下了近五年来的最高纪录,可以想见随着特步在市场战略上的加码,该项开支在今年下半年亦会是不小的一笔数目。
与此同时,特步在研发上显得并不是那么的上心。2018年的财报显示,其在该年度研发费用为1.66亿元,占集团总营收比重约为2.6%,同比下降0.2%。而这份最新的半年报显示,期内特步的研发费用占比从2.6%降至2.4%。
横向观察国内四大运动品牌,以2018年为例,也只有特步的研发支出低于2亿元,同期的安踏、李宁、361度的研发开支分别为5.99亿元、2.29亿元、2.15亿元。港股研究社认为,随着行业内竞争的愈发激烈,研发比重的下降对它来说并不会是一件好事,毕竟企业至关重要的还是品质的提升。
2、运动品牌市场竞争从未停止 与“李宁”等的营收体量相差悬殊
目前国内运动品牌,安踏领头,李宁紧随其后,特步坐巨第三的位置,但也并不是那么的轻松。
此前,李宁公布的今年上半年中期业绩报告显示,李宁于期内录得总营收达62.55亿元,实现了33%的增速,净利润方面更是同比增长196%至7.95亿元。相比之下,特步营收33.57亿元,实现23%的同比增长,净利润同比增长23%至4.63亿元。尽管特步营收和净利润均表现趋好,但这些数据与老二李宁比起来相差甚远,可以想见与老大安踏的差距会更大。
况且,李宁凭借“国潮风”这一影响在市场上持续崛起,并将“中国李宁”推向世界,凭借其独特的原创风格,亦被多个分析师看好,未来依旧有广阔的想象空间。
此外,361度位置虽然排在特步的后头,但根据其20日发布的2019年半年报显示,有涅槃重生的苗头。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361度营收达32.37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7.3%,净利润同比增加9.7%至3.67亿元。从这些数据来看,如若361度能把握市场机遇,寻找到稳定的增长点,未来在营收上超过特步也不是不可能。
对于腹背受敌的特步来说,也在不断的寻找着新的业绩增长点,面对市场的残酷若不能持续保持稳快的步伐,将随时有可能会被赶超甚至被市场所抛弃。
深耕跑步产业的同时 篮球市场和多品牌战略会是特步的下一个“打卡点”?
根据特步今年上半的最新财报显示,电商业务的占比有明显提升,报告期内该项占集团总营收的比例超20%,公司称电商平台迅速适应消费者趋势,未来特步应继续维持线上线下的双营销战略,优化线上销售渠道。当然,特步在业务上也正在寻找更多的支点。
1、深耕跑步产业 维持马拉松这一稳定的业务增长点
2018年中国马拉松年度消费额达到178亿元,全年赛事带动总消费额288亿元,年度产业总产出达746亿,比去年同期增长7%。相关数据显示,到2020年中国马拉松参赛人次将突破1000万,马拉松行业市场规模也将达到1200亿元。
针对这一领域,特步经过三年来的跑步深耕已经积累了一定程度的优势。随着马拉松的经济和社会价值受到政府和社会的普遍认可,我们有理由相信未来马拉松产业仍有很大的增长空间,这也是特步继续重注加码跑步的基本判断。
如若特步能持续保持在跑步领域的优势地位和领先的市场份额,未来一段时间就能找到稳定的业务增长点,从而坐稳国内前三体育用品品牌的交椅。
2、效仿安踏“进军篮球市场、开展多品牌战略” 是机遇也是挑战
特步在今年8月份宣布进军篮球领域,签约篮球运动员林书豪,并发布了“篮球产品共创计划”,希望借篮球寻找到全新的业务支点。
据腾讯企鹅智库《2018中国篮球产业白皮书》,篮球已经成为国内第一运动,20岁以下年轻人和25-35岁成年人两个典型群体中,反馈身边好友喜欢篮球最多的网民分别为52%和40%,在所有运动中排名第一。
纵使篮球市场虽然拥有一定的想象空间,但竞争也异常激烈,在国内外运动巨头的蚕食下,玩转篮球市场并非易事。除了特步在发力篮球市场,耐克、匡威、安踏、361度等国内外运动品牌均在加码篮球领域。
有业内人士分析称,特步此举是效仿安踏。回顾安踏近年来发展,自去年开始发起内部架构调整,目前,篮球事业部暂已领跑篮球、综训、跑步、运动生活四大独立事业部。
数据显示,2018年安踏联合美国航天局推出NASA主题系列篮球产品,不到两小时就抢空了限量发售的10000双篮球鞋;此外,安踏凭借400万双篮球鞋的销量位居中国市场第一。今年,安踏KT正代篮球鞋销量也有望突破100万双。安踏在篮球领域的专业度也受到了业内人士的认可,并取得了不错的市场表现。
另随着361度重启“品牌重塑计划”的推进,市场复苏迹象日趋明显。其今年上半的财报的表现便很好的证明了这一点。在361度的这项计划中,首要方向便是押注篮球市场,希望通过深耕篮球市场,将其消费主力从中低端市场转向一二线城市。
各品牌纷纷加码篮球市场,也意味着这场争夺战将变得更加激烈。加之,特步此前专注的是马拉松赛事和跑鞋,进入篮球这样一个全新的领域本身就是一件具有挑战的事情。
而事实上,特步效仿安踏之路并不止于此。安踏收购FILA使其业绩大幅增长,更在今年对亚玛芬体育进行了收购,挤进了全球运动品牌前三。或是眼红安踏如此快速的成长,特步如今也开启了“买买买”模式。从今年上半年开始陆续收购了Saucony圣康尼、Merrell迈乐、K-Swiss盖世威、Palladium帕拉丁及Supra品牌,走上了多品牌战略的道路。
多品牌战略固然可以给创收带来更多可能,但这背后不可避免的便是成本的增加,譬如此次与林书豪签约三年,有消息称,平均每年代言费高达250万美元,约合5293.35万人民币。更何况,战略的可行性依旧需要市场的验证。
再者,就目前安踏1680.18港元和特步137.99港元的市值来看,特步市值还不及安踏的十二分之一。这样的效仿会被市场看好吗?
挑战和机遇并存之下,市场究竟会呈现一个怎样的特步,我们尚不可知,但结合目前特步的财报和动作来看,似乎也只能交给时间来验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