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 于斌
出品 | 于见(ID:mpyujian)
前不久,关于汽车之家“投诉门”、“泄露用户隐私”的事件闹得沸沸扬扬,而在近期,汽车之家又被媒体曝出存在种种买车贷款套路的情况。似乎对于汽车之家来说,“车托之家”的“恶名”已经无法摆脱了。
从道德问题到隐私问题再到诚信问题,似乎汽车之家正在一而再再而三地试探着用户和消费者们的“底线”,陆敏掌舵之后的汽车之家,难道真的是要在“要业绩不要口碑”的这条道路上走到黑吗?
买车套路多,汽车之家被央媒点名
刚刚过去的2019年年底,关于汽车之家的又一则负面报道再一次引起了行业热议。
根据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经济之声《天天315》栏目的报道,汽车之家存在之前已经被频繁曝光过的买车“套路贷”问题。
根据报道显示,北京的一位梁先生在汽车之家“车商城”中选择了一家名为“诚购汽车超市”的店铺进行车辆购买,付款形式是贷款购车。
按照约定,梁先生购买的这款车型售价为32.08万元,另外他还需要支付2.5万元的购置税、1.1万元的保险费和四千元的加装设备费用,合计金额为36.08万元。
可当消费者看到具体的贷款抵押合同时才发现,他的贷款本金是288640元,考虑到还要直接支付的十万元首付款,相当于梁先生要花费38万多,比36.08万元的预期价格多出了将近3万块才能买到这款车型。
为什么会多出那么多?这时汽车销售门店销售人员的回复就“有意思”了,对方表示这笔费用是金融公司“强制”收取的,是用来支付贷款期间里的“盗抢险”费用以及“GPS”费用。
但就像我们都知道的那样,目前贷款金融公司除了收取消费者的日常本金及利息之外,它们是不能收取额外所谓的其他费用的。所以梁先生对贷款金融方面也进行了咨询,对方表示这笔多出来的费用金融公司并不知晓。
也就是说,这笔“盗抢险”费用以及“GPS”费用并不是贷款金融公司收取的,那么很明显,汽车销售公司在此过程中存在“恶意”欺瞒消费者的情况。
在梁先生的进一步追问之下,汽车销售公司的销售人员才承认这笔费用是销售公司“额外”收的。而让消费者感到愤怒的是,他明明已经向汽车销售公司支付了六千元的服务费,另外还有1.1万元的保险费,而销售公司还要以金融公司的名目来多收取他那么多的“智商费”。
毫无疑问,这笔多出来的费用全部进了汽车销售公司及其关联方的腰包,而汽车销售公司采用的方式就是销售“欺诈”。
对于消费者来说,还有一个很大的疑问就是,消费者是基于对汽车之家平台的信任才在上面找到相关商家进行购车的,那么当出现了此类消费欺诈、销售诚信问题之后,汽车之家平台是不是也应当给出相应的解决方案?后续它又该如何规避此类情况的频繁出现呢?
也许,业绩为先的汽车之家根本不在乎所谓的诚信
从近些年来汽车之家的发展情况来看,我们觉得汽车之家可能已经将消费者甚至商家的利益都摆在了后面,它眼中只关注自己的业绩。
在此背景之下,消费者遭遇购车欺诈也就“在所难免”了。
自从2015年李想及原先的管理团队相继退出汽车之家、以陆敏为首的“平安系”管理团队入主之后,汽车之家就经历了整体的大变革。
正面意义上来说,陆敏治下的汽车之家实现了整体营收的大幅增长,平台也不断扩张、施行多元化发展;负面意义上来说,从此之后的汽车之家就在用户体验和平台内容质量上“一落千丈”,最终,“车托之家”的恶名成为它难以摆脱的标签。
急于变现之下,汽车之家似乎正在透支自己过去在用户心中的影响力和平台在汽车内容领域的专注度,特别是近些年来,网络上关于汽车之家的各种投诉与质疑甚嚣尘上。
水军和车托泛滥、内容质量与专业度严重下滑、平台口碑遭遇“滑铁卢”......再加上连绵不断的“机油门”、“隐私门”等负面舆论事件,用户对于汽车之家的观感越来越差。
曾经,汽车之家是汽车爱好者的“乐园”,而现在,它已经变成了一个广告与“车托”盛行的集中地,大量用户“退水”之下,就连出走的创始人李想也曾表达过“删掉APP”的不满心情。
“平安系”的汽车之家正在变成老用户不再认识的样子,“功利”、“一切向钱看”的企业口碑之下,虽然汽车之家在企业营收上实现了大幅增长,但这怎么看都有点像“涸泽而渔”。
需要指出的是,国内汽车市场产销整体下滑的行业大背景仍在持续,在行业“寒冬”之下,作为交易服务第三方的汽车之家势必也将在未来的某一段时间内遭遇市场的反噬,而随着用户对其口诛笔伐的加剧,这种“反噬”可能已经近在眼前。
对于陆敏来说,也许平台业绩的考量现在需要“战略性”的放一放了,毕竟再这样下去,当用户不再信任汽车之家,那么平台的发展根基也就将遭遇重创。
“皮之不存,毛将焉附”,如果不花费大力气来解决平台上存在的商家诚信、广告泛滥、车托盛行等等问题,那么这些问题终将让汽车之家唯一的业绩“遮羞布”也被扯开。
平安系以及现在的掌门人陆敏想不想、会不会解决目前汽车之家平台所遭遇的海量质疑?这点还需要长期的市场关注与消费者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