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 虞尔湖
出品 | 潮起网「于见专栏」
虽然2025年已至,但是在汽车圈,人们对2024年底极越汽车的轰然崩塌,仍记忆犹新。彼时,多家媒体报道称,百度、吉利控股集团(以下简称吉利集团)放弃极越,极越公司面临解散危机,员工、供应商措手不及。
虽然极越最后的结局如何,并无太多媒体跟踪报道,但是从彼时媒体曝光的情况来看,极越倒下几乎成为定局。很显然,极越倒下后,留给其大股东吉利集团与百度的,却是一个烂摊子。对此,媒体也一致认为,吉利集团是最大的受害者。
与此同时,吉利集团旗下其他品牌的发展,也不得不令人担忧。尤其是上市主体公司吉利汽车的市值,即使算上吉利旗下在美上市的极氪,也远不及比亚迪,甚至不及车圈新贵赛力斯,也令人唏嘘。
要知道,在过去五年,新能源车企异军突起前,吉利还是国内“自主一哥”,与北汽上汽广汽齐名,一度叱咤风云。世易时移,是什么让吉利汽车,如同经历了一场生死轮回?
极越倒下后,吉利如何收拾残局?
正如极越出现危机时,极越CEO夏一平所言,极越汽车的困境,并非是管理层失职那么简单。而其背后的原因,或许是因为极越背后两个大股东之间的“内斗”与利益博弈。
资料显示,极越是由百度和吉利控股集团联合打造的高端智能汽车机器人品牌,前身是集度,成立于2021年3月。而极越汽车的产品由吉利工厂负责制造,并授权集度进行独家运营。
虽然两家公司还承诺将维持用户车辆的正常使用、售后及维修保养服务,但是因此给吉利汽车带来的损失与负担,也不言而喻。
彼时,多家媒体报道称,得益于百度与吉利双方股东的大力支持,目前上海、北京及浙江等地的员工11月社保公积金及个税问题已得到妥善解决,全员社保公积金和个税均已全额、如期缴纳。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极越突然崩盘、陷入困境,也并非一朝一夕就得以形成。据了解,在此之前,在极越汽车的股权划分上,二者就曾多次展开激烈的较量,各种明争暗斗,也让极越汽车陷入了内部混乱、危机四伏的局面。
简而言之,极越背后两位大股东之间的博弈,才是导致这场危机的根源。只是,相比而言,在技术与市场资源方面占据主导地位的百度,可以全身而退。但是对于汽车业务是其基本盘,却试图与百度共同打造高端智能汽车机器人品牌的吉利汽车而言,却是莫大的损失。
一方面,极越汽车的困境影响了吉利在新能源汽车市场的布局。作为大股东,吉利助其一臂之力,本是责任所在。另一方面,极越的“闪崩”,不仅让吉利失去了一部分代工费用的支持,更让其因为售后问题陷入口碑危机,从而让其品牌形象受损。而吉利无论是否接盘极越,都将是进退两难。
值得注意的是,吉利集团旗下的品牌众多,为车友们所熟知的吉利、领克、几何、极氪、沃尔沃等都是旗下知名的汽车品牌。只是,每个品牌的发展,都面临着一些现实挑战与客观问题,吉利自己本身就分身乏术。外加与百度合作的极越汽车的“拖累”,也势必会给吉利其他品牌的发展“减分”。
2025年车企开局不利,吉利“未能免俗”
2025年1月结束后,新能源汽车市场,惨淡收官。整体来看,整个乘用车市场的表现就让人“大跌眼镜”。公开数据显示,1月新能源乘用车批发销量仅有90万辆,环比2024年12月下跌了40%。
新能源汽车销量环比下滑的原因,也显而易见。一方面,春节假期直接影响汽车的正常销售,部分需求也在年前提前释放。另一方面,由于新年新能源汽车购车补贴标准尚未明确,很多消费者都处于观望状态。不过,即使如此,各大新能源品牌的市场表现,也是几家欢喜几家愁。
例如,新能源汽车赛道的头号玩家比亚迪,2025年1月的销量为29.64万辆,环比下滑了41.8%,与行业整体水平相当。而吉利汽车因为同时销售新能源汽车和燃油汽车,整体销量虽然超过了比亚迪,但是从新能源车型细分来看,其与比亚迪的销量,远不止差一星半点。
公开数据显示,当月吉利新能源汽车销量仅为12.1万辆,居行业第2位。值得注意的是,曾经长期处于低谷的小鹏汽车,2025年1月也开始扬眉吐气,其单月销量超过3万辆,在国内一众造车新势力中拔得头筹,重新夺回了“王座”,甚至超过了与其齐名的新势力品牌理想、蔚来。
从销量数据不难看出,虽然吉利汽车的基本盘仍在,且早年的综合实力,也能和比亚迪媲美。但是近年以来,吉利高调推出的向新能源汽车赛道转型策略,似乎远不及预期,这通过新能源汽车的销量增长就可窥见一斑。
与吉利新能源汽车1月份同比增长83.9%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奇瑞汽车同比增长459%,而小鹏汽车、零跑汽车则分别增长267.9%、105%,甚至上汽通用五菱汽车同比增长也有110.5%。
实际上,吉利提出正式向新能源开启转型,可以追溯至2015年。彼时,吉利推出了“蓝色吉利行动”。而且,这一年也是中国新能源汽车发展元年,同时也诞生了不少造车新势力。
据了解,吉利汽车拥有星越L、星越S、星瑞、帝豪系等车型覆盖轿车、SUV、MPV等各细分市场。其车型涵盖传统燃油、油电混动、插电混动、纯电动等各种动力系统,可全面满足不同阶层、不同城市用户的多样化需求。
只是,10余年过去,吉利汽车新能源车型的综合销量,与同一级别的玩家比亚迪之间,还存在巨大差距。而且,从吉利自身的发展目标来看,其新能源汽车转型拿到的结果,也远不及预期。
例如,早在2020年,吉利就宣称到2020年,其新能源汽车销量要占整体销量的90%以上。但是实际上,2020年,吉利汽车的总销量为132万辆,而其中的新能源汽车,仅售出2.8万辆,占比仅为2.1%。
虽然时至2024年,吉利的新能源汽车销量已经翻了数倍,但是与其整体销量相比,与其早年定下的目标,依然相差甚远。
据了解,吉利汽车全年累计销量217.65万辆,同比增长32%,超额完成全年销量200万辆的目标任务,创年销量历史新高。其中吉利汽车2024年新能源累计销量为88.8万台,同比增长92%。
尽管其销量增速十分可观。但是,从占比来看,目前其新能源汽车销量的贡献,依然没有超过50%。这也意味着,吉利汽车向新能源汽车赛道转型,依然任重而道远。
行业竞争加剧,吉利再难重回“自主一哥”
在新能源汽车的冲击下,传统车企转型已是迫不得已。而曾经连续五年位居中国品牌乘用车王座的吉利汽车,如今已经被比亚迪取而代之,昔日的销量冠军光环,也随之褪色。更为致命的是,其他品牌也在加速赶超,威胁吉利汽车的行业地位。
以2024年前十个月的销量数据为例,吉利不仅与比亚迪之间的差距日益加大,重回“自主一哥”希望渺茫。而且在零售销量上被长安汽车超越,批发销量更是被奇瑞和长安双双超越,跌出自主品牌“前三甲”。
据分析,吉利汽车之所以陷入如此尴尬的境地。一方面与其早年转型新能源汽车不够果断有关。2022年,比亚迪汽车正式宣布停止燃油汽车的整车生产的决心,吉利汽车早年向新能源汽车转型,显得有些瞻前顾后,其庞大的燃油车销量和占比使得吉利在当时难以做出彻底转型的决策,从而全力拥抱新能源。
由此也导致了,其产品和技术研发的投入力度有限。因此,其先后推出的多款“油改电”车型并未能获得消费者青睐,其产品力也不足以支撑市场,最终也导致了,其“蓝色行动”沦为口号。
另一方面,由于吉利的品牌策略过于复杂,导致其战略无法聚焦,资源相对分散。例如,在新能源汽车市场,插电混合动力领域,几乎是中国品牌兵家必争之地,而吉利则在不断推出新品牌,试图通吃细分市场。
但是,从目前的情况来看,瞄准细分市场的发展策略,未必能让吉利汽车重新回到舞台中心,夺回自主一哥的江湖地位。相反,多品牌策略,正在让吉利汽车的基本盘受损,优势也被削弱。
结语
作为行业曾经的佼佼者,吉利集团因为旗下品牌众多、且各有特点而在行业拥有一席之地。只是,随着新能源汽车的时代大潮来临、行业竞争加剧,这位昔日的“自主一哥”,也逐渐有些力不从心。
如今的吉利汽车,不仅江湖地位岌岌可危,而且多品牌策略也逐渐暴露出其弊端。而吉利集团与百度合作打造的品牌极越的倒下,更是给吉利提了一个醒:或许唯有战略聚焦,将手中资源利用率最大化,才能让吉利集团,依然保持行业竞争力。
相反,不仅会拖累吉利集团的大盘,还会让其过去的自主品牌优势,逐渐丧失殆尽。期待这个依然有着自主品牌特色的汽车企业,在新能源大趋势的加持下,早日扳回一局,甚至有望夺回自主一哥的位置。
只是,重回巅峰这个目标,对于吉利汽车来说,恐怕道阻且艰、任重而道远,让我们拭目以待。
![AI玩具火得一塌糊涂!字节跳动、特斯拉都挤进来了!](https://m.2news.cn/res/2025/02-13/11/40ac044d36435301a09ec84b5026ac1c.jpg)
![建华建材2024年两次成为被执行人](https://m.2news.cn/res/2025/02-13/05/3c69e99dcdaeb6379c9b028939190ebb.jpg)
![新能源转型瞻前顾后的吉利汽车,或许已错过最佳时机](https://m.2news.cn/res/2025/02-13/05/2e08cccda0e404e1434a129c6ab99613.jpg)
![金沙酒业:心在上游,身在下游](https://m.2news.cn/res/2025/02-12/21/538a3e0c9ba2f68423d58a523d97de73.png)
![ERP概念上涨7.4%](https://m.2news.cn/res/2025/02-12/21/f76b4aa145fbc01be5c9c004c3b3ec66.jpg)
![比亚迪高阶智驾全系搭载,智驾大众化终于来了?](https://m.2news.cn/res/2025/02-12/21/efbf9bd669df3c0df410b61d822d75a9.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