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在线教育行业告别往昔野蛮生长的炽热浪潮,步入深度洗牌与转型的阵痛期,行业内头部企业的境遇犹如冰火两重天。
高途教育虽收入增长显著,但盈利压力巨大。2024年财报数据显示,高途教育实现营收45.54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53.8%;净亏损为10.49亿元,上年同期为730万元,亏损增幅高达14270%,令人咋舌。
反观网易有道,盈利能力和现金流表现均创历史新高。2024年财报数据显示,有道净收入总额为56亿元人民币(7.707亿美元),同比增长4.4%;经营利润达1.5亿元,首次实现了全年盈利;经营性现金净流出同比大幅收窄84.5%。
然而,拨开网易有道这层华丽的业绩外衣,市场环境的严峻挑战与自身发展的深层矛盾,如同潜藏在水下的冰山,逐渐显露。
在线教育“缩水”,硬件“躺平”
众所周知,网易有道凭借在线教育业务的先发优势站稳脚跟,又依靠硬件业务实现业绩大幅增长,并试图建立起多元化版图。然而,当下其业务版图正遭遇严峻挑战,呈现出在线教育业务收缩、教育硬件业务增速停滞的困境,多元业务拓展相对缓慢的弊端也日益凸显。
财报数据显示,2024年有道学习服务的净收入为27亿元人民币(3.764亿美元),同比下降了12.7%。智能设备的净收入为9.037亿元人民币(1.238亿美元),同比保持稳定。在线营销服务的净收入为20亿元人民币(2.706亿美元),同比增长了48.3%。
一方面,在线教育市场竞争已呈白热化态势,头部玩家众多,它们借助资本力量与技术创新,迅速抢占市场份额。
此外,政策监管的加强也使得市场需求萎缩,对在线教育的规范要求愈发严格,在线教育业务收入的下滑也就成了必然。网易有道2024年学习服务毛利率为61.4%,2023年为63.2%,下降主要是由于学习服务收入减少导致规模经济下降。
另一方面,网易有道多元业务拓展相对缓慢的问题被无限放大。网易有道的主营业务主要集中在在线教育、智能设备和在线营销服务,且这三项业务之间未能形成紧密协同、相互支撑的生态体系,导致整体业务模式仍显单一。
在线教育业务的收缩,未能通过智能设备业务的增长来弥补,在线营销服务虽有 48.3% 的同比增长,但难以扛起整体业务发展的大旗。这种业务模式在市场环境稳定时或许能维持运转,但在行业深度洗牌、市场需求多变的当下,缺乏足够的韧性与抗风险能力。
未来,网易有道应继续积极拓展多元化业务,降低对单一业务的依赖。
硬件功能趋同,深陷“同质化”泥潭
过去几年,有道积极布局教育硬件市场,推出多款智能学习设备,如词典笔等,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长期被视为网易有道重要的业绩增长点。但随着市场的快速发展,网易有道智能硬件呈现萎缩态势。
这一态势,从智能硬件对收入总额的贡献度来看也有体现。2022年智能硬件收入占收入总额的26.0%,2023年下降到16.83%,2024年智能硬件对公司整体营收的贡献度进一步下降到继续下降到16.13%。
究其原因,智能硬件市场竞争激烈,既卷硬件又卷内容,且产品同质化严重,网易有道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逐渐陷入被动。
首先,智能硬件市场竞争白热化,产品同质化严重,网易有道难以突出重围,市场份额增长乏力。
当下的智能硬件市场,竞争态势堪称白热化,科大讯飞、步步高、作业帮等各品牌产品在功能、外观乃至营销手段上高度趋同,有道的教育硬件产品也难以幸免。以词典笔为例,市场上同类产品琳琅满目,功能大多围绕查词翻译、语音跟读等基础功能展开,有道词典笔在核心功能上与竞品并无过多差异化优势,难以实现突破性增长。
其次,随着消费者对教育硬件产品的认知不断加深,其需求也日益多样化和个性化。网易有道技术创新不足、内容丰富度不如传统教育企业,产品功能和性能未能满足消费者日益多样化的需求,导致市场拓展乏力,增速陷入停滞。
此外,研发投入的减少,使得有道在技术创新方面逐渐落后于竞争对手,难以推出具有差异化优势的产品。
财务数据显示,有道2024年运营费用为26亿元人民币(3.562亿美元),与2023年的32亿元人民币相比,下降了19.6%。其中,研发员工人数减少导致研发费用5.40亿元人民币(7400万美元),同比下降了27.4%。
总之,硬件市场需求变化莫测,如何精准把握消费者需求,推出符合市场趋势的产品,是网易有道面临的一大难题。未来,网易有道能否成功突破同质化困局,重塑智能硬件业务的竞争力,我们拭目以待。
破局AI落地困境,谈何容易
在科技与教育深度交融的时代浪潮下,AI 技术宛如一把万能钥匙,被众多教育企业寄予厚望,网易有道亦不例外。有道 CEO周枫在电话会上明确表态,2025年公司将重兵押注 AI 驱动教育科技与AI赋能在线营销两大领域,足见其对 AI 战略地位的高度重视。
早在 2023 年,有道便凭借国内首个教育大模型“子曰”抢跑赛道,并迅速将其融入全系软件与硬件产品,成为行业内 AI 教育落地应用的先锋。今年年初,有道再度发力,在模型和技术侧全面拥抱 DeepSeek-R1,试图借通用大模型的泛化能力与垂直模型的深度把控,构建起多层次竞争优势。
然而,AI 技术商业化落地并非一朝一夕能实现,网易有道想要借助AI形成稳定、高效的盈利模式,任重道远。
在投入方面,AI 技术研发向来是一场烧钱的“军备竞赛”,网易有道也难以逃脱“投入大、回报还小”这一魔咒,进而影响了自身的盈利能力和市场竞争力。
从财报数据来看,2024 年研发费用有所下降,不过此前为布局 AI 领域,有道已投入大量资源。而尽管2024 年有道 AI 订阅服务销售额超过 2 亿元,同比增长超 130%,看似成绩斐然,但在庞大的研发投入面前,不过是杯水车薪,远不足以支撑起 AI 业务的可持续发展。
在场景方面,AI 技术与现有教育业务的融合,并未达到预期的“化学反应”,难以充分发挥 AI 应有的价值,更无法有效转化为更高的商业价值。
以有道精品课为例,其接入 DeepSeek 后,虽在功能上有所革新,如“AI 学习助手”涵盖作文批改、古诗词解析等六大智能场景,为学生提供智能在线辅导,可在实际教学中,这些功能的使用率与效果却不尽如人意,AI教育硬件同样市场反响平平,销量远未达预期。
值得一提的是,网易有道在海外市场推出的多款基于大模型能力的APP,也息了声。国际市场竞争激烈,网易有道在品牌知名度、渠道建设、本地化运营等方面存在不足,难以快速打开市场。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教育政策、文化差异等增加了国际化拓展的难度和风险。
教育行业的特殊性,决定了 AI 技术的应用与推广需经过长时间的验证与打磨,难以在短期内实现爆发式增长,网易有道的AI破局之路谈何容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