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
首页 > 推荐吧 > 
牛牛观察|贝因美能否走出“ST”危机?
出处:李君    作者:李君 ·  2018-01-17

贝因美(002570.SZ)在退市风险警示(ST)的压力下,频频寻招自保,然而依旧危机四伏。


1、频频出招自救


2017年12月21日,贝因美发布晚间公告,为盘活资产、改善资产结构、提高资产运营效率,公司拟将位于杭州、重庆、北京等地的22套房产公开出售给非关联方,建筑面积合计3398.47平方米,本次房产处置事项评估总价合计1.04亿元,预计产生收益约为3560万元。


该消息引发舆论强烈关注,对此,今年1月5日,贝因美强调处置资产能够有效盘活公司存量资产,借此改善财务状况。


但这已经是自2017年7月以来,贝因美的第三次抛售资产,就算上述资产全部出售,也只能产生1.23亿元的收益,而且上述资产出售进展缓慢,很难达到弥补亏空之目的。


根据其2017年9月4日和2018年1月5日发布的公告,其上游资产出售仅在2017年8月收到了贝因美集团的1000万元收购意向金。29套房产中,目前也仅有2套售出,成交价共计795万元。


除了卖房,贝因美还指望通过承销大单来降低风险。从2017年8月7日开始,贝因美和上海育博、孕婴联、达维优加等7家公司签署承销大单,累计目标销售金额为36.8亿元(其中2017年8.8亿元2018年25.6506亿元2019年0.9759亿元2020年1.3735亿元)。如果能够完成8.8亿元的目标销售金额,那亏损也能填补。


但事实是,这些目标金额不是有约束力的最低销售额,实现与否还是未知数。除此之外,还可能产生承销品牌为了各自利益互相厮杀的情况,更加挤压渠道商的利益。


2、关键须打通渠道“肠梗阻”


回顾贝因美的发展历史,可以看到,贝因美是在“三聚氰胺事件”后进入快速发展期的。2011年,贝因美登陆深交所成为A股“奶粉第一股”。而从2013年开始,公司的营业收入开始下降,2014年的利润出现了断崖式的下跌。贝因美将其归咎于成本提高和促销降低毛利润。


但有常识的人都知道,仅仅是成本和促销是不会出现如此巨额的下跌的。在没有促销的2016年,公司亏损达7.8亿元。


贝因美没有明说的危机之一,在于渠道不畅,且与渠道商关系恶化。当年为了上市,贝因美开设了大量县级经销商,把分销商变成了经销商,导致经销商的成本压力和库存压力都在攀升,而且大力促销打穿了渠道价格,压缩渠道商的利润空间,出现了渠道商长期流失的情况。


为了改变过去的渠道情况,别因美作出了多种反应,在引入总承销商的同时大力扶持网络销售和创建自己的商务平台。总承销商模式是指由一个总承销商将负责一两个产品品类在全国范围的渠道规划、营销推广,该模式突破传统渠道模式的区域限制,规范市场次序,有利于贝因美推动新产品的快速下沉,以抢占新政下的空白市场。


而网络销售则是在各大电商平台进行推广,事实上,贝因美在天猫上销量相当不错。其自己的电商平台——妈妈购也在不断发展中。


3、奶粉注册制或是扭亏机遇


虽然目前来看,贝因美危机重重,但不代表其已经完全失去未来。奶粉配方注册制度(下称“新政”)在2018年1月1日实施,这意味着国内的奶粉品牌总数将会快速减少,从3000多个减少到500多个,这会导致出现大量的市场空白。


贝因美的机会就在于此,根据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18年1月4日,国内外132家生产企业的989个配方完成注册。其中贝因美凭借6家工厂拿下51个配方注册名额,成为注册配方奶粉数量最多的企业。除了国内的工厂和集团,贝因美还有国际公司,其联合爱尔兰著名企业KERRY集团,针对当前国内婴幼儿易缺铁的问题开发研制出了高端婴幼儿配方奶粉,这为将来的竞争进一步增加了筹码。


贝因美目前最需要做的事情,就是抓住注册制的机遇,重新让渠道商建立信心,同时多方位打造新渠道,合理促销,建立自身的品牌价值。作为为数不多的拥有多个配方品牌的本土品牌,贝因美拥有众多的用户,也有机会得到国家的扶持。


归根结底,现在的措施,都是在补救A股上市时的盲目扩张。


说明:同步李君微信公众号“牛牛观察”,“牛牛观察”现已入驻今日头条、百家号、搜狐、网易、微博等传播平台,首发网站牛牛网。

牛牛观察|贝因美能否走出“ST”危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