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
首页 > 观察 > 
加盟模式频遭诟病,蜜雪冰城再次递表胜算几何?
出处:二牛网    编辑:于斌 ·  2025-02-11

年前春节返乡大潮下,很多人会发现,想要在家乡的小县城实现“奶茶自由”,已触手可及。尤其是坐拥数万家连锁店的蜜雪冰城,更是号称有华人的地方,就有蜜雪冰城。

凭借4.5万家门店,蜜雪冰城已成全球最大现制饮品企业连锁店,甚至已经“杀进”了全球每个角落。

不过,在开店规模方面一路高歌猛进的蜜雪冰城,在冲击IPO上市这条路上,却充满了波折。

据媒体报道,2025年第一天,蜜雪冰城向港交所提交IPO申请。而据相关资料显示,蜜雪冰城第一次提交招股书是2022年9月。这也意味着,此时距蜜雪冰城第一次递表,已有两年有余。

蜜雪冰城多次冲击上市未果,或许与其商业模式、所处的新茶饮赛道竞争激烈以及其品牌与口碑频繁遭到质疑等多重因素有关。

尤其是近年以来,A股上市政策收紧,蜜雪冰城转战港股上市,几成定局。不过,随着新茶饮赛道在资本市场逐渐遇冷,盈利能力尚且不错的蜜雪冰城冲击港股上市,同样难有坦途。

那么,蜜雪冰城2025年再闯港交所,会有何不同吗?答案恐怕没有那么简单。

01

新年动作不断,蜜雪冰城重新起航?

据报道,蜜雪冰城除了2025新年第一天向港交所递表外,近日还注册多枚商标。企查查APP显示,蜜雪冰城股份有限公司1月15日前后,先后申请注册多枚“雪王看世界”、“雪王爱农业”商标,国际分类涉及家具、医药等,当前商标状态均为注册申请中。

对此,业界普遍认为,这是蜜雪冰城意欲进一步拓宽业务范围,增强市场竞争力,并保护其品牌价值和商业利益‌的信号。

而对于其再次冲击IPO上市,业界也认为,这表现出的是,在财务层面并不差钱的蜜雪冰城,试图借助资本市场,撬动更大的新茶饮市场以及新业务的决心。

加盟模式频遭诟病,蜜雪冰城再次递表胜算几何?

实际上,蜜雪冰城冲击上市一波三折,并非个案。要知道,早在2024年初,茶百道、古茗、蜜雪冰城、沪上阿姨等新茶饮品牌就已经开始扎堆递交招股书。

但是最终成功上市的品牌,却寥寥无几。除了此前于2024年4月成功上市的茶百道外,近期,网上又传来了新茶饮品牌古茗成功通过港交所聆讯,即将成为港股“新茶饮第三股”的消息。很显然,相比蜜雪冰城等新茶饮品牌,这些品牌,算是幸运儿。

而在此之前成功上市的奈雪的茶,日子同样并不好过。而摆在其面前的最大难题,便是盈利压力。据奈雪的茶最新财报显示,2024年上半年,奈雪的茶实现营收25.44亿元,同比下降1.9%,经调整净亏损高达4.38亿元。

据不完全统计,自2018年以来,奈雪的茶已累计亏损超过了13亿元。连年的亏损,加上资本加持,其营收、净利润等核心业绩指标却并无好转迹象,也无疑为奈雪的茶的发展,蒙上了一层阴影。

反观蜜雪冰城,虽然盈利能力强于奈雪的茶,但是其加盟模式却频遭诟病。因为加盟模式与门店高速扩张所带来的食品安全问题,也如同悬在头顶的达摩克利斯之剑,随时致命。种种不确定因素尚未消除之时,蜜雪冰城新年重新起航,前途恐怕依然难言乐观。

02

着急上市或为“破圈”,却难如愿以偿

如前文所述,蜜雪冰城注册“跨界”商标,或许是为了拓展新业务,实现业务范围破圈。而这背后,或许归因于新茶饮赛道已经成为一片红海。

一方面,由于行业竞争所带来的焦虑,蜜雪冰城只有加快步伐,进一步覆盖更大范围的市场版图,才能稳住行业地位,实现健康发展。而这种扩张,仅靠现金流还算充足的蜜雪冰城自身,显然仍显不足。因此,借助二级资本市场进一步融资破圈,也成了蜜雪冰城的必然选择。

另一方面,近年以来,蜜雪冰城已经开始在智能运营系统搭建、公司数字化转型等方面不断发力。

加盟模式频遭诟病,蜜雪冰城再次递表胜算几何?

例如,2024年,蜜雪冰城两家子公司联合投资成立一家新公司——雪王爱智慧科技(郑州)有限公司,该公司的经营范围包括:新兴能源技术研发、人工智能理论与算法软件开发、人工智能公共数据平台、人工智能基础软件开发、智能控制系统集成、智能机器人研发和销售等。

此外,蜜雪冰城还成立了另外三家智慧供应链子公司,其中两家主要经营范围同样涉及人工智能。很显然,无论是新业务投资,还是创办人工智能公司、搭建智能化生产线,都需要大笔的租金,而融资上市也是最为高效、最快捷的筹措资金的方式。

因此,即使蜜雪冰城上市屡次受挫,依然决心十足。值得注意的是,目前的蜜雪冰城,其实并不差钱。据了解,得益于蜜雪冰城其独特的商业模式,其一直保持较高的盈利水平。

招股书显示,2022年至2024年前三季度,蜜雪冰城分别录得营收135.76亿元、203.02亿元以及186.6亿元。对应报告期内的净利润,也分别高达20.13亿元、31.87亿元和34.91亿元。

通过其核心业绩数据不难看出,蜜雪冰城无论是营收还是净利润,都保持着较高增速。据分析,这得益于其净利率的逐年提升。财报数据显示,2022年至2024年前三季度,其净利率分别达到14.8%、15.7%和18.7%。

而其盈利能力,与常年亏损的奈雪的茶动辄为负两位数的净利率,以及与2023年仅为0.22%净利润相比,可谓天壤之别。这也足以印证,蜜雪冰城卖包装材料的商业模式,保证了利润率。

只是,保持较强的盈利能力,依然只是蜜雪冰城的基本盘。对于其破圈寻求更大的发展,外界对其依然信心不足。尤其是近年以来,国内经济下行趋势明显,随着一二线城市的茶饮市场逐渐饱和,三四线城市也成为了资本眼中的必争之地。

这也导致了,蜜雪冰城或将成于下沉市场,也困于下沉市场。换句话说,蜜雪冰城或许已经错过了最佳的市场向高端“上探”的发展机遇。

与此同时,在其未来试图布局的新领域,目前也尚未开始试水,未来将如何破局依然悬而未决。因此,尽管融资上市为了业务扩张增加了筹码,但是未来的不确定性,依然难以让其高枕无忧。

03

加盟模式频遭诟病,食品安全问题警钟长鸣

据蜜雪冰城招股书显示,截至2024年9月30日,蜜雪冰城通过加盟模式发展的门店网络在中国和海外拥有超过45000家门店,覆盖中国及印度尼西亚、越南、马来西亚、泰国、菲律宾、柬埔寨、老挝、新加坡、澳大利亚、韩国及日本等国家。以2023年的终端零售额计,蜜雪冰城在全球的市场份额约为2.2%。

而从其盈利模式来看,蜜雪冰城的收入主要来自向加盟门店销售商品及设备,而非加盟费。招股书显示,截至2024年9月30日,蜜雪冰城超过99%的门店为加盟门店,其余为自营门店。

具体来看,其加盟模式是公司授权加盟商使用其品牌开设加盟门店并销售现制饮品,加盟商向其购买门店物料及设备用于日常运营。而门店的经营业绩,主要由加盟商负责。

据了解,蜜雪冰城之所以能进行规模化扩张,快速开出数万家加盟店,主要得益于其要求加盟商,需遵循其全面、标准化的运营流程及要求。只是,即使如此,其加盟模式所带来的问题,依然无法回避。

众所周知,由于蜜雪冰城发家于下沉市场,因此品牌定位过于低端,产品单价严重偏低,可谓蜜雪冰城的硬伤。因为单价低,也意味着加盟商的利润微薄,其可持续经营也将困难重重。

据了解,在互联网上,不少蜜雪冰城的加盟商在投诉蜜雪冰城,加盟等相关费用过高,利润微薄门店难以盈利。

例如,去年7月11日,蜜雪冰城的1元冰杯就遭到一系列投诉。为此,蜜雪冰城在官方微博发布道歉声明,表示部分门店由于冰块供应不足可能会出现临时下架或暂停售卖“雪王冰杯”的情况。而这款产品从上线到下架,1元冰杯只用了9天。这也意味着,一直擅长靠低价引流的蜜雪冰城,这次在冰杯产品上遭遇滑铁卢。

尽管蜜雪冰城将原因归咎于冰块产能跟不上,但据媒体报道,这或许只是原因之一。根本原因则是,该款产品利润率过低、加盟商没钱赚,因此也导致了消费者想买、但加盟商却不想卖的尴尬情形。

此后的12月中旬,“蜜雪冰城涨价1元”的消息,也冲上了微博热搜。对此,蜜雪冰城官方客服回应称,在北京、广州、深圳等部分区域试点涨价,除冰杯、零食和周边外,其他商品统一加价1元。

要知道,此时此刻,其他主流茶饮品牌降价是主旋律,蜜雪冰城反其道而行之,这似乎在暗示,对于一直以来的微薄利润,加盟商已经有些扛不住压力了。

除此以外,蜜雪冰城因为价格低、成本控制严格,其加盟门店的食品安全问题,也成为了致命伤。

据《港湾商业观察》统计数据显示,2023年2月至2024年3月,蜜雪冰城曾先后37次登上微博热搜,词条涉及“干掉蜜雪冰城的是旁边的蜜雪冰城、蜜雪冰城涨价、蜜雪冰城被曝喝出蜘蛛、蜜雪冰城回应顾客在饮品中喝到大蟑螂、蜜雪冰城食材频改标签过期继续用”等。

由此可见,一路狂奔的蜜雪冰城,其实一直是在“带病发展”,食品安全问题可谓警钟长鸣。

04

结语

作为茶饮赛道一个独特的存在,蜜雪冰城也有“茶饮界的拼多多”之称。不过,过去价格低廉或许是蜜雪冰城的优势所在。但是如今,随着茶饮品牌如雨后春笋,行业竞争加剧,仅靠价格恐怕已经难以收拢人心。

肉眼可见的是,作为后起之秀的霸王茶姬等新茶饮品牌来势汹汹,随时也会挑战蜜雪冰城的江湖地位。因此,蜜雪冰城也不得不在冲击IPO上市这条路上加快步伐,以期通过资本,来缓解其扩张焦虑。

但是,资本并非万金油,蜜雪冰城即使成功上市,恐怕也难以一劳永逸。期待有超级IP“雪王”加持的蜜雪冰城,能在2025年,带给人们更多惊喜,在上市路上创造奇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