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曾响铃
文 | 响铃说
今年五一期间,火热的不仅是旅游,还有一件让人意想不到的产品——彩电,在“国补政策”的助力下,也迎来了久违的量额双增。
但是,没有补贴电视产品就卖不动了吗?其实不然。当前正面临结构性变革,市场正从“消费刚需”向“存量升级”转型,消费者偏好发生改变,从AVC数据也能看出,消费尺寸越来越大,高刷、新显技术产品市场份额还在增长,说明消费者并非没有需求而是有了“新要求”。
那如何才能满足这些新要求?三星电视或许是一个很好的典范,作为连续十九年的全球销冠,其成功的关键就在于此。
从"功能升级"到"认知革命"的临界点
近年来,市场其实也一直有在配合消费者的需求升级,AI电视的出现就是证明。
有数字显示,当前国内泛AI智能电视的家庭渗透率已突破70%,智能电视的保有量已超过3.1亿台。但多数产品仍停留在“语音控制+基础画质调节”和基础服务展开的初级阶段,属于对传统功能的迭代优化,也可以说是AI能力与显示硬件的协同效能未被充分释放。
这种“芯片+面板”的物理叠加模式,导致用户感知停留在“更快一点”“更亮一点”的边际改善。例如某品牌AI电视虽宣称支持120Hz刷新率,但在实际场景中,因芯片算力不足,高速运动画面仍会出现拖影现象。
而当前真正的AI突破应体现在三个层面。首先,AI大模型的深度应用赋予电视 “思考” 能力,例如三星 Vision AI 则可通过环境感知动态调整音画参数;其次,认知能力从被动执行转向主动服务,像三星电视能够利用AI的“内容理解”能力,完全实现个性化定制。用户可以为不同内容,如看球赛、看新闻亦或是电影等设定亮度、色温等参数组合,系统会在识别到相应内容时,自动应用这些专属优化策略;最后,行业正形成标准化共识,《AI 电视白皮书》定义的 L3 级以上能力(如自主任务规划、跨场景服务)标志着认知智能的规模化落地。
这种转变使电视从单一的娱乐终端进化为家庭智能生态的 “认知中枢”,其临界点的本质是 AI 从辅助工具升级为具备理解、推理和持续进化能力的 “数字伙伴”。
但要做到这三个突破,首当其冲是解决算法与硬件的匹配难题。低算力芯片难以支撑高精度AI模型,导致画质优化、场景识别等能力受限;再就是,AI不应仅是“被动响应指令”,而需具备主动学习、多模态感知如环境光线、用户位置的能力。
三星连续19年全球销量第一的统治力,正源于其率先跨越这一临界点,通过“算法精度×硬件性能”的深度耦合,将AI从“工具”升级为“认知中枢”。
三星的"双螺旋"战略,AI+硬件的生态级协同
用一句话来概括三星电视的不断进阶,那就是"用硬件优势推动AI研发,再用AI优势巩固硬件溢价",并最终形成飞轮效应,进而从底层重构显示技术。
1、战略布局:从单点突破到全链路掌控
三星电视之所以能19年引领市场,期间多次实现“连续飞跃”,其战略布局的前瞻性无疑是核心。
就以当前的AI大趋势来说,早在2018年当行业还在聚焦 4K 分辨率与基础 AI 算法时,三星电视就发布量子点8K AI处理器芯片,比行业早两个技术周期布局"端侧AI"。
随后推出的 "AI for All" 战略,则标志着三星将技术单点突破升级为系统性生态构建。这一战略打破了传统电视对 AI 技术的局部应用,将 AI 基因注入产品全链路,在芯片层、内容层和交互层一齐发力,让电视从被动响应指令进化为主动理解需求的智能终端。
进入 2025 年,三星进一步完成了 AI 电视产品线的深度扩张,涵盖了Neo QLED 8K/4K、QLED、OLED系列以及The Frame画壁艺术电视,形成覆盖高端旗舰、主流消费、定制化场景的全矩阵布局。
在生态构建层面,三星依托 SmartThings 平台构建起立体化的智能家居互联体系。该平台打破了传统电视作为单一显示终端的孤岛状态,同时,基于自主研发的 Tizen 系统,三星又构建了开放而完整的内容生态闭环。
回溯三星电视的战略轨迹,可见其成功密码在于始终保持 "技术布局早半代,生态构建深一层" 的竞争策略。
2. 软件层:AI技术的"体验革命"
三星电视的市场领先地位,另一个关键在于其对"软件定义体验" 深度实施,像NQ8 AI Gen3 芯片就是代表。
在核心体验层面,NQ8芯片实现了三大场景革命,一是观影时,通过AI影像增强技术对画面进行二次优化,借助逐帧扫描的方式,对画面质量进行深度优化、补充细节、减少噪点,将原本不佳的画面提升至近乎8K的质量;游戏场景中,"自动低延迟模式" 将输入延迟大幅降低,动态HDR映射针对RPG暗黑场景、竞速游戏光影变化实时优化,构建全链路游戏生态;日常使用时,芯片展现出对生活细节的深度理解,例如根据环境光自动调节亮度与色温,有效降低视觉疲劳,确保长时间观看也能保持舒适状态。在观影过程中,用户对画面里的演员感兴趣了,能够通过AI按键一键直达,自动识别演员信息,并提供进一步的生平、影视作品等相关信息,同时还不会打断观看体验。
NQ8芯片的真正价值,在于将 AI 算力转化为可感知的用户价值,电视不再是需要手动调试的显示设备,而是能主动理解场景需求的 "家庭智能管家"。
从动态环境适配到跨场景服务,三星通过芯片级算力与场景化算法的深度融合,完成了从 "功能叠加" 到 "体验重构" 的质变。
3、硬件层:面板技术的"代际碾压"
在软件技术持续领跑的同时,三星电视的硬件能力也成为其巩固市场优势的核心驱动力。
主要体现在面板领域的领先地位,源于对QLED、OLED、Neo QLED三大核心显示技术的深度布局,以及 AI 画质优化技术的创新性融合,形成从硬件底层到智能体验的全链路技术优势。
在显示技术布局上,三星构建了差异化的产品矩阵。QLED 量子点技术凭借纳米级材料实现更广的DCI-P3 色域覆盖,色彩纯度较传统LED也有大福提升,且具备理论寿命10万小时不褪色的耐久性,成为高端大屏的选择之一;而OLED自发光技术聚焦极致对比度,单个像素可独立控光实现百万级原生对比度加上超薄机身,在高端电视中占据一席之地;Neo QLED则融合Mini LED背光与量子点矩阵,通过微米级灯珠实现精准控光,使无论是峰值亮度或暗部细节表现力都得到极大提升。
再加上前面提到的芯片加持,使三星在硬件层形成了“材料研发—硬件设计—AI 算法—场景适配”的全链路技术闭环。这种对显示科学的系统性理解,使其在显示技术红海竞争中开辟出“多元技术 + AI 赋能”新赛道,并以持续2—3年的技术领先周期。
三星如何重塑电视产业价值坐标?
三星电视的全球统治力,不仅源于技术层的纵向深耕,更在于其持续以“价值坐标重塑者”的姿态,推动电视产业从功能竞争迈向生态重构。
这种对行业本质的前瞻性理解,集中体现在两次关键的价值跃迁 ,从“单品功能机”到“场景化终端”,再从“内容显示器”进化为“家庭 AI 入口”,每一次突破都重新定义了电视的产业定位与用户价值。
早在2017年,三星推出的画壁系列便开启了电视产业的场景革命。当行业沉迷于分辨率竞赛时,三星敏锐捕捉到家居美学与智能体验的融合需求,通过三大创新打破单品思维,让电视从黑屏幕家电变身客厅装饰画,独特的环境模式在待机时自动显示艺术画作、家庭照片或环境壁纸,并由此将电视纳入室内设计的有机组成部分,而依托 SmartThings平台,画壁系列构建起“设备即场景”的智能生态,这种“参与式体验”打破了传统电视的被动属性,使设备成为承载家庭记忆与生活方式的“数字相框”,完成从功能终端到情感载体的质变。
在当下AI技术浪潮中,多数品牌又停留在画质增强等“显示优化”,三星率先让电视具备“理解内容”的认知能力,开启第二次价值革命。搭载 NPU 神经网络处理器的三星电视,不再局限于像素级优化,而是实现多模态内容理解,将看节目升级为理解内容的知识交互,使大屏成为家庭场景的信息枢纽,彻底激活大屏的场景聚合能力。
三星的持续领跑,本质上源于其对“技术、场景、人”的三角关系深度解构。技术层保持早布局;场景层紧扣家庭空间核心;人性层洞察需求升级。
这种因时制宜的重塑能力,源自对产业本质的清醒认知,电视竞争的终极战场不是技术参数,而是对“家庭场景价值”的定义权。
总结
从场景时代的“电视即生活”到AI时代的“电视即入口”,三星始终在回答一个问题,那就是如何让技术创新更懂用户的生活需求,而三星的答案通过成绩显然已经清晰可见。
*本文图片均来源于网络
*此内容为【响铃说】原创,未经授权,任何人不得以任何方式使用,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
#响铃说 Focusing on企业数字化与产业智能化升级,这是关注一切与创业、产业和商业相关的降本增效新技术、新模式、新生态 NO.449深度解读
【完】
曾响铃
1钛媒体、人人都是产品经理等多家创投、科技网站年度十大作者;
2 虎啸奖评委;长沙市委统战部旗下网络名人联盟成员;
3 作家:【移动互联网+ 新常态下的商业机会】等畅销书作者;
4 《中国经营报》《商界》《商界评论》《销售与市场》等近十家报刊、杂志特约评论员;
5 钛媒体、36kr、虎嗅、界面、澎湃新闻等近80家专栏作者;
6 “脑艺人”(脑力手艺人)概念提出者,现演变为“自媒体”,成为一个行业;
7 腾讯全媒派荣誉导师、功夫财经学者矩阵成员、多家科技智能公司传播顾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