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能想到,浙江这家纳斯达克上市公司,靠高尔夫球车在北美市场杀疯了!
2024年悄咪咪卖了1.5万台,2025年直接喊出3.6万台的年销目标。更狠的是,这些车大多来自刚投产的美国德州工厂和越南基地——在反倾销税的高压下,康迪这波“本土化求生”玩得相当溜。
为啥非要在美国本土造车?答案藏在那份让中国车企头皮发麻的反倾销裁定里。
2024年6月,美国本土制造商联名控诉中国高尔夫球车“低价倾销”,声称倾销率高达477%,反倾销裁定一旦落地,中国产的球车在美国售价将从8000美元飙至4.3万美元,直接丧失竞争力。
而中国81%的高尔夫球车出口依赖美国,全球80%需求集中于此,躲是躲不开的。
康迪科技的破局思路很直接,既然如此直接把工厂搬到美国不就行了。
2025年5月,德州达拉斯两座总面积1.5万平方米的工厂正式投产,首台本土组装车定价 8995-11995美元,比北极星、本田1.2-1.6 万美元的售价低了一截,甚至比涛涛车业的同类型产品更具性价比。
更绝的是渠道渗透,靠着Costco、Lowe's等一千多家北美商超,再加上亚马逊线上店,60% 的美国消费者买康迪的球车竟是用来当社区代步车,直呼“真香”。

其财务数据更是亮眼,2025年上半年高尔夫球车业务毛利率飙升至45.2%,较2024年同期暴涨13.5个百分点,这一水平不仅远超涛涛车业(35%左右的毛利率),甚至碾压多数主流车企。
根据知情人士透露,截至2025年前三季度,该业务对北美销售额的贡献超5亿人民币,公司现金储备达2.567亿美元,为扩产提供充足弹药。
反观竞品,绿通在美国市场份额不足5%,北极星、本田虽品牌强势但价格居高不下,涛涛的毛利率始终差一截,康迪则靠着“高质量+渠道+本土化”撕开了美国市场的口子。
美国市场的需求到底有多能打?这是康迪敢冲目标的底气。
一方面是球场专用需求,2023年美国球场球车销量13万辆,按10年生命周期算,年更新需求稳定在13万辆左右,存量市场足够大;另一方面民用市场彻底爆发,美国近80%地区允许高尔夫球车上路,2023年民用销量达13.6万台,球车从球场工具变成了短途代步神器。
全球报告预测2025-2034年需求复合增长率8%,2030年市场规模有望突破40万辆。

有投资者早已嗅到机会。
2025年8月康迪科技宣布与宁德时代合作后,股价一个月暴涨45%,机构直言“看好其本土化布局与高毛利优势”,华尔街投资人Jefferies维持康迪科技“买入”评级,目标价4.8美元。
康迪科技目前以年均2万辆为基数,准备在2030年前剑指年销售10-15万辆的目标,抢占北美20%-30%的市场份额,这种增速让年销约6万辆的北极星和4.5万辆的本田坐不住了。
从被动应对反倾销到主动构建本土化生态,康迪科技借高尔夫球车的出海实践,展现了中国制造业走向国际市场的新玩法,不再依赖低价竞争,而是凭借“研发+生产+渠道”全链条本土化,成功走出一条差异化破局之路。
康迪科技的这条增长曲线,既源于对贸易规则的精准把握,也离不开对市场需求的深刻洞察。在北美高尔夫球车这一细分赛道,康迪科技已经从“玩家”蜕变成了“搅局者”,接下来就看它能否守住高毛利,把智能化优势转化为市场份额。这场中国智造的海外突围战,值得持续关注。
